【三藏法数】

二种性


(出楞伽经)

种即能生之种。性即数习之性。非理性之性也。一圣种性。谓声闻观五阴苦空。厌恶生死。忻求涅槃。则成声闻种性。缘觉观五阴缘起。修远离行。则成缘觉种性。佛即觉了五阴等法。本来空寂。无生无灭。三惑俱遣。众德悉备。则成佛种性。经中不言菩萨种性者。菩萨所修之行。即成佛之种性。故不言也。(三惑者。见思惑。尘沙惑。无明惑也。五阴者。色阴。受阴。想阴。行阴。识阴也。)二愚夫种性。谓愚痴凡夫。于五阴诸法及世间事。种种妄想分别。非有为有。无常计常。随事执着。则成愚夫种性也。

二种性


(出地持经)

种即种子。有发生之义。性即性分。乃自分不改之义。以由菩萨根性不定。故有二种之分也。一性种性。性种性者。即本性为性也。谓菩萨六入殊胜。分别一切诸法。悉皆明了也。(六入者。谓眼入色。耳入声。鼻入香。舌入味。身入触。意入法也。殊胜者。菩萨根有胜力。故所见色等一一殊胜也。)二习种性。习种性者。即数习为性也。谓菩萨从初发心。修习众善所得之性也。

二种性


(出大智度论)

一总性。谓一切诸法。性本空寂。无生无灭。无来无去。无入无出。故名总性。二别性。谓人喜作恶事。则以恶为性。好集善事。则以善为性。如火以热为性。水以湿为性。故名别性。

二种性


(出地持经)

一有性。谓四大。五阴。六根。六尘。乃至涅槃等。皆是世间假名施设。有自性法。是名有性。(四大者。地大。水大。火大。风大也。五阴者。色阴。受阴。想阴。行阴。识阴也。六根者。眼根。耳根。鼻根。舌根。身根。意根也。六尘者。色尘。声尘。香尘。味尘。触尘。法尘也。梵语涅槃。华言灭度。)二无性。谓四大乃至涅槃等假名。毕竟空中一切悉无。是名无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