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一境三谛
天台宗实相论体系中的重要思想。谓任一现象,都是空、假、中三谛相即。又称圆融三谛或不思议三谛。为“隔历三谛”的对称。“隔历三谛”是空、假、中不相即,其体各别;空是不与假相即的空,假是不与空相即的假,中是不与空、假相即的中。“一境三谛”则与此相反,是三谛相即的,谓法由因缘所生故无自性,所以是空。因缘所生而有法,所以是假。即空即假,所以是中。《摩诃止观》卷五(上)云(大正46‧55b)︰“若法性无明合有一切法。阴界入等,即是俗谛。一切界入是一法界,即是真谛。非一非一切,即是中道第一义谛。如是遍历一切法无非不思议三谛。”
是故微妙庄严的佛身,是天然三谛的妙相,狰狞可怖的狱卒,亦是法性三谛的妙相。至于风行云走,山高水长,鸢飞鱼跃,柳绿花红也都是三谛圆融的微妙相,尽是法性常住相。随便取一法为对境,其实相皆不可得,超绝凡虑,是为空;但空非断无,空的当相,即是法性常住的妙相,是为假;空为遮情门,假为表德门,遮情、表德原属一体的两面观,遮照不二,空即假,假即空,故不可偏空,亦不可偏假,这非空非假,亦空亦假,绝对不可思议,即名为中。于是,说空,说假,说中皆是法尔自然的妙谛,天然的性德,宇宙万有的实相。随举一物为对境,无非圆融三谛,故名一境三谛。
[参考资料] 《天台四教仪》;《天台法华宗义集》;《一实菩提偈》;《一心三谛枕》;《始终心要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