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一断一切断‧一成一切成


  华严宗之断惑说。此宗以“法性融通”、“缘起相由”二门为教义根基,对一切诸法盛论一即一切、重重无尽缘起之理。依据此宗“一即一切”的玄理,可推衍出在根本上断一烦恼,则一切烦恼皆断(一断一切断)。一人成佛,则于其身中,亦可普见一切众生皆已成佛(一成一切成)。
  其中,“法性融通”明理事无碍,“缘起相由”明事事无碍。而二门之关系,以一事中悉摄诸理,故一事中能现多事。此即理事无碍,故事事亦无碍。依此二门说明一切诸法,故若为法者,无不是一即一切。约断惑修证,则说一障一切障、一断一切断、一行一切行、一位一切位、一修一切修、一成一切成、一证一切证等,此非理谈而是实修实证之事,故又名此为“一断悉成”。有关此一论题,华严宗古来即有种种说法。
  首先,就其根源而说,《华严经》〈普贤行品〉云一障一切障,〈小相品〉云一断一切断,〈性起品〉则说如来身中悉发一切众生菩提心,修菩萨之行成等正觉。贤首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十六释此〈性起品谓(大正35‧413c)︰“若圆教即一切众生并悉旧来,发心亦竟,修行亦竟,成佛亦竟,更无新成。”
  时有疑者问(大正35‧413c)︰“若尔,何故现有众生不即佛耶?答︰汝今就初人天位中,观彼众生当相即空,犹亦不得,况复得见圆教中事,是故汝见现有众生,我不约彼说此成佛,但令情见若破,法界圆现一切众生无不成佛。”
  由此可知,情见未破,法界不能圆现,则众生绝无成佛之义。但是若就法体以观,则众生成佛之义不可动摇。
  疑者更问(大正35‧413c)︰“既总成佛,何故亦有发心等耶?”贤首于此约六相圆融,道破大缘起之真髓,云(大正35‧413c)︰“若成佛门中总成,若修行门中总修行,若发心门中总发心。若离此等总,即空无所有。”一即一切之妙趣,可谓道尽无余。
  又,《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》卷三释惑障之所以一即一切,文云(大正45‧495c)︰
  “若依圆教,一切烦恼不可说其体性,但约其用即甚深广大,以所障法一即一切,具足主伴等故,彼能障惑亦如是也,是故不分使习现种,但如法界一得一切得故,是故烦恼亦一断一切断也。”
  《华严经问答》卷上更于一人多人之上论此(大正45‧600b)︰
  “问︰一人修行一切人皆成佛,其义云何?答︰此约缘起之人说故。一人即一切人,一切人即一人故,修言亦尔,一修一切修,一切修一修,故同云也。问︰现一人修而余不修,亦一人非余人,何得为尔也?答︰汝所见但是遍计耳。不闻缘起之法不足言也。”
  此上所述,是贤首之本义。后来清凉《华严大疏钞》卷八,圭峰《圆觉略疏抄》卷五等,皆祖述其义。谓成佛是旧来本成,谓断惑是旧来本断,而约人说则一人成佛即一切人成佛(一成一切成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