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一禅
(一)(1488~1568)朝鲜禅僧。号休翁或禅和子。此外又有庆圣或敬圣的尊号。蔚山(庆尚南道)人。俗姓张。十三岁参断石山海山师,三年后剃发。二十四岁时,在妙香山(平安北道宁边郡)文殊庵修苦行,后南游参智异山(全罗南道)智严而悟禅旨。中宗王三十一年(1536),垂教化导于楞伽山,为官方嫌恶而遭拘禁,赦免后晦迹于西山九年。三十九年,复入妙香山普贤寺讲说经论,大振禅风。明宗王十三年(1558)建上禅庵,特筑庆圣堂于庵东,日祝圣寿。宣祖王二年,预知时至,遂召集门人作最后训示,并书偈云︰“年逾八十似空花,往事悠悠亦眼花,脚未跨门还本国,故园桃李已开花。”旋置笔端坐,泊然而逝,享年八十一。
关于一禅的一生,现代日本学者里道德雄在《东亚佛教概说》第一章曾有综合性的评论。他说︰
“庆圣一禅曾以游方云水的飘逸行径,度过其泰半的生涯,历访了东金刚山、天摩山、五台山、白云山、楞伽山等佛教圣地。自从住入妙香山普贤寺观音殿后,因其道光熠耀,普照四方,遂引得天下学人蜂拥而至,猬集于其四周,欲浸润于其道风之中。一禅谦冲为怀,常慨叹无以报答国君、父母、众生、三宝等四恩,除自我勖勉外,并以之要求学人刻苦自励。
一禅的众多子弟中,桧严寺义卞、普贤寺天圭乃个中翘楚,至于出人头地,住持名刹者亦屡见不鲜,其法脉甚为鼎盛。”
(二)(1533~1607)朝鲜禅僧。俗姓郭,号静观。十五岁出家,从白霞禅云学法华思想,后参西山大师休静,传其心印。宣祖四十一年示寂于德裕山,年七十六,法腊六十一。弟子有冲彦、太浩等,其法系称静观门派。著有《静观集》一卷,书中收录诗偈五十余篇及书、跋、疏等,计有十三篇,卷首并有市南伧叟志的序。
◎附︰李能和《朝鲜佛教通史》中编〈朝鲜禅宗临济嫡派〉(休翁一禅)
妙香山庆圣堂禅师,讳一禅,号休翁,一曰禅和子。其先张氏,蔚山人也。父凤韩,母林氏。母梦吞明珠,觉而有娠,弘治元年戊申十二月十二日生焉。幼失双亲,泣血三年,观世无常,意志清虚。年至十三,入断石山,投海山法师,服勤三年。十六剃发,二十四入妙香山,专习苦行。顷之,南入智异山,参智严长老,严一见深器之,示一偈曰︰“风飕飕月皎皎,云幕幕水潺潺,欲识这个事,须参祖师关。”师即深得密旨,乐而忘忧。
东入金刚山十王洞,志存大乘,冥心虚寂,不觉失笑,曰︰赵州露刃剑,寒霜光焰灿,拟议问如何,分身作两段。喝,梦中说梦,漏逗不少。自此,咏1于口者必径截门言句也。顷入表训结一夏,厥后遍历天磨五台白云楞伽诸山。嘉靖甲辰春,还入妙香山,栖普贤寺观音殿,硕德高士八表云趋,可谓海东折床会也。有时深夜,唤诸门人曰︰“大抵学者,不答活句,徒将聪慧口耳之学,炫耀于世,不踏实地,言行相违。关西湖南,讨山讨水,徒费粥饭,被经论赚过一生,终未免虚生浪死。又一般汉,习闲成性,不求师范,野鬼窟中,徒劳坐睡,如到宝山,空手去来,深可怜愍。”又曰︰“汝等诸人,自己灵光,盖天盖地,不拘文字,体露真常,夜绳不动,汝疑之为蛇,闇室本空,汝怖之为鬼。心上起真妄之情,性中立凡圣之量。请将智慧之嘴,啄破无明之壳。幸甚。”
隆庆戊辰二月三十日,特命桧岩住持茂卞、普贤住持元圭、禅德晖晶、学玄、禅灯、义净、一精之徒,曰︰“界有成住坏空,念有生住异灭,身有生老病死。凡有始必有终,物之常也。今日老僧,欲示无常。诸仁者,须摄正念,勿怀眷恋,亦莫随俗,为诪张不益事也。昔者庄子,以天地为棺椁之语,实自有理。庄子尚尔,况道人乎。吾常欲向不思议之岭,作佛事,须露尸骸,饲于鸟兽可也。”言已,即拔笔大书曰︰“八十人间命,迅如一电光,临行忽举目,活路是家乡。”亦继吟于口,而书于纸曰︰“年逾八十似空花,往事悠悠亦眼花,脚未跨门还本国,故园桃李已开花。”放笔端坐,泊然而逝。及至七日,门人遵命,奉色身辇于不思议之岭,以天竺法阇维之。神光夺夜,天地洞然,百里之外,有见之者,望拜焉,乃四月十八日亥时也。银色舍利,镌石钟以安之。师寿八十一,腊六十五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清虚堂集》卷三;《朝鲜寺刹史料》卷下;《东师列传》卷二;《庆圣堂休翁行录》。(二)《朝鲜佛教通史》〈静观集序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