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七斋


  家属为亡者所举行的超荐法会中的一种。从死者亡后当天至第四十九日之间,每隔七日举行。又作累七斋、斋七日。台湾俗称“做七”。七七各有名称,初七日称作所愿忌,二七日称为以芳忌,三七日则名洒水忌,四七日名阿况忌,五七日名小练忌,六七日名檀弘忌,七七日名满中阴或四十九日。
  中国七七斋之习不详源自何时。唐末以来所施行的十王供系依七七斋而来,据此推断,七七斋可能源于唐末之前。《释氏要览》卷下云(大正54‧305c)︰
  “北俗亡,累七斋日皆令主斋僧剪纸幡子一首,随纸化之。按正法念处经有一十七种中有,谓死时,若生天者,即见中有如白叠垂下,其人识神见已,举手揽之,便受天人中有身,故今七七日是中有死生之日,以白纸幡子胜幢之相示之,故此人招魂魄皆用白练,甚合经旨也。”
  日本方面,依《续日本纪》卷十九“天平胜宝十八年”条下所载,圣武天皇驾崩时,诸寺均修七七斋会。《拾遗古德传绘词》卷九亦载源空上人示寂后,门人为追荐上人而修七七斋之事。镰仓时代盛行冥府十王说,七七修斋因此为世所重,如在初七日供不动尊,二七日供普贤菩萨,乃至七七日供弥陀如来。
  后代,于中阴期间安置亡者牌位,并饰以旃檀,备办香、华、供品等物;且每隔七日必诵经修福。其中,牌位坛称为中阴坛,所诵经称作中阴经。若至亲好友无法参加葬礼,可于吊慰遗族时,至中阴坛礼拜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卷上;《梵网经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