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七净华
指二乘所修的七种净业。又作七净。即戒净、心净(净定)、见净、度疑净(断疑净)、分别道净(道非道知见净、道非道净、分别净)、行断知见净(行知见净、行净)、涅槃净(断知见净、断净、智净)。语出《注维摩经》卷七、《维摩经文疏》卷二十五、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二等。
《注维摩经》曾举出罗什与道生的解释;依罗什之意,所谓“戒净”,即清净身口意业,奉持佛之禁戒。“心净”即清净心意,远离烦恼垢。“见净”即见法真性不起妄想颠倒见。“度疑净”指正见深广,度脱诸疑网。“分别道净”指善于分别应当修习与否的正邪二道。“行断知见净”中之“行”,指苦难、苦易、乐难、乐易四行,“断”指断诸结使,咄所行、所断,知见清净,是为“行断知见净”。所谓“涅槃净”,是指依据上列行持而得清净涅槃。对于经文“八解之浴池,定水湛然满,布以七净华。”道生释云︰“此七既以净好为理,而从定水中出,义为水中华焉。”依二师之意,七净华未必为二乘专修,应该也适于地上菩萨。
智顗在《维摩经玄疏》中指出,所谓“戒净”是指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。“心净”指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“见净”指正见、正思惟。“断疑净”指见道。“分别净”、“行净”是修道。“涅槃净”则指无学道。此虽约当前二乘藏、通二教说,然亦不遮止别、圆二教。总之,净华的“净”是不染之义,“华”乃对果而言,即因中所修之行。谓二乘修习无漏三学,不漏落三界生死,即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。
[参考资料] 《维摩经义疏》卷五;《说无垢称经》卷五(末);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