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喻


  (一)指《法华经》所列举的火宅、穷子、药草、化城、衣珠、髻珠、医子等七种譬喻。
  (二)指《维摩诘经》所举的“是身如丘井”一喻。《注维摩诘经》卷二引鸠摩罗什所说,云(大正38‧342b)︰
  “丘井,丘墟枯井也。昔有人有罪于王,其人怖罪逃走。王令醉象逐之,其人怖急自投枯井。半井得一腐草,以手执之,下有恶龙吐毒向之,傍有五毒蛇复欲加害,二鼠啮草,草复将断,大象临其上复欲取之,其人危苦,极大恐怖。上有一树,树上时有蜜滴落其口中,以着味故而忘怖畏。”
  此文内含七种譬喻。该书曾对此七喻加以解析,谓︰丘井表生死,醉象表无常,毒龙表恶道,五毒蛇表五阴,腐草表命根,白黑二鼠表白月、黑月,蜜滴表五欲之乐,得蜜滴而忘怖畏则喻众生得五欲之蜜滴而不畏苦。
  此七喻相对于《法华经》七喻,而被称作《净名经》(《维摩经》)七喻。然求那跋陀罗所译《宾头庐突罗阇为优延王说法经》则将上述譬喻分为十二段,指旷野喻生死,彼男子喻凡夫,象喻无常,丘井喻人身,树根喻人命,白黑二鼠喻昼夜,啮树根喻念念灭,四毒蛇喻四大,蜜喻五欲,众蜂喻恶觉观,野火烧喻老,井下之毒龙喻死。义净所译《譬喻经》所载亦同于此。
  《大藏法数》卷四十二则举《净名经》七喻与《大集经》七喻,认为二象表生死,绿藤表命根,入井表无常,二鼠表日月,四蛇表四大,三龙表三毒,蜂蜜表五欲。
  又,《祖庭事苑》卷八题为“二鼠侵藤”,记述此譬喻。后世将此譬喻绘制成图,然所见之图概以虎代象,并称其虎为无常虎。
      ┌丘井──喻生死
      ├醉象──喻无常
      ├毒龙──喻恶道
  净名七喻├五毒蛇──喻五阴
      ├腐草──喻命根
      ├黑白二鼠──喻日月
      └蜜滴──喻五欲乐
  (三)指将医生治病之事譬为菩萨之修行之譬喻。为北本《涅槃经》卷二十五的说法,称为“医家七喻”或“涅槃经七喻”。此即︰(1)病人相当于诸菩萨;(2)医生相当于善知识;(3)医方相当于《方等经》;(4)受教相当于善思惟;(5)合药相当于〈修道品〉;(6)病愈相当于灭烦恼;(7)安乐相当于得涅槃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法华经》卷二~卷五。(二)《维摩经文疏》卷十。(三)《大藏法数》卷四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