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地沈空难


  指菩萨修行过程中的退堕现象。谓十地中第七远行地的菩萨,住于无相观,上不求菩提,下不度众生,只沉浸于空寂之理,而不起六度济生的事行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十(大正25‧132a)︰“如七住菩萨,观诸法空无所有,不生不灭,如是观已,于一切世界中心不着,欲放舍六波罗蜜入涅槃。”
  就在菩萨如此生退怯心时,十方诸佛即劝励彼等,应重振修行之勇气,故该论又云(大正25‧132a)︰
  “尔时,十方诸佛皆放光明,照菩萨身,以右手摩其头,语言︰善男子勿生此心,汝当念汝本愿欲度众生。汝虽知空,众生不解,汝当集诸功德教化众生,共入涅槃。汝未得金色身,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,无量光明三十二业,汝今始得一无生法门,莫便大喜。是时菩萨闻诸佛教诲,还生本心,行六波罗蜜以度众生。”
  关于诸佛的劝谏,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及《十地经论》卷十,将它分为七种,即所谓的七劝︰
  (1)菩萨未得十力、四无畏、十八不共等诸佛法,故以此力劝菩萨。
  (2)菩萨自己虽已得寂灭解脱,然诸凡夫未得,故劝应愍念众生。
  (3)劝菩萨应圆成根本誓愿,饶益一切众生。
  (4)菩萨若证实际,惟与二乘之证果同,不名如来,故力劝应精进。
  (5)菩萨曾见诸佛无量之身土等境界,故力劝其应成满所见境界。
  (6)菩萨今始得无生之一法明,故力劝慎勿以此为足,应更得诸佛无量无数之法明。
  (7)劝菩萨应如实通达十方无量国土、众生等种种差别事。
  《华严经》等书以为接受以上七劝者,乃第八不动地的菩萨,故谓之为八地沈空难。此与《大智度论》所说不同。古来会通此异说者,以《十地经论》为就终之论,故在第八地;《大智度论》克实而说,故在第七地终心。然而,第七地满心为第八地之始,故二者并不相违。此外,《往生论注》卷下说,此土之菩萨虽有七地沈空之难,然往生安乐净土,即无此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