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番共解


  天台宗之佛典诠释学用语。该宗在阐释名、体、宗、用、教等五层义理时,以标章、引证、生起、开合、料简、观心、会异等七法分别解析,故谓七番共解。天台智者大师在诠释经典时,往往先以“五重玄义”分析,以彰显经典内容的哲理。并分通、别二种方式来说明。“通”即七番共解,“别”即五重各释。所谓七番共解,即︰
  (1)标章(分科)︰即标其章节,俾使层次分明,使研究者,容易忆持而不忘(令起念心)。
  (2)引证︰凡所发言论,欲使人深信,必当引经据典,以证明所说不谬(令起信心)。
  (3)生起︰以五重次第依次解析,俾使闻者不致散乱而能生定心(令起定心)。
  (4)开合(开广合略)︰随顺众生根性之利钝,而令随机获益(令起慧心)。
  (5)料简(问答)︰以问答方式解释疑惑(令起慧心)。
  (6)观心︰佛陀的一代教法,都不离心,是以闻法必须字字句句指归自心,如︰了达实相,即观心“体”。能明因果,即观心“宗”。断惑证真,即观心“用”。分别浅深、大小,即观心“教”(令起精进心)。
  (7)会异(会通异名)︰俾获得正确的了知,以维护坚固的信念(辅持慧心)。
  七番共解可促使听经者生起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的五心。由此而成就五根、五力,以破除五障(信破疑障、精进破懈怠障、念破迷障、定破乱障、慧破愚痴障)。这是智者大师创设此种方式的用意。
  《法华玄义》卷一(上)云(大正33‧682a)︰“标章令易忆持,起念心故。引证据佛语,起信心故。生起使不杂乱,起定心故。开合、料简、会异等,起慧心故。观心即闻即行,起精进心故。五心立,成五根,排五障,成五力,乃至入三脱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