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真如(梵sapta-vidhah tathatāḥ)


  将真如分成七种,谓之七真如。又称七种真如、七种如如、七如。这种分法起自《解深密经》,此后广为瑜伽行派论书所引用,故可视为瑜伽行派特有的说法。《佛地经论》卷七云(大正26‧323a)︰“真如即是诸法实性、无颠倒性,与一切法不一不异。体唯一味,随相分多。”依《成唯识论》卷八载(大正31‧46c)︰
  “七真如者︰(一)流转真如,谓有为法流转实性。(二)实相真如,谓二无我所显实性。(三)唯识真如,谓染净法唯识实性。(四)安立真如,谓苦实性。(五)邪行真如,谓集实性。(六)清净真如,谓灭实性。(七)正行真如,谓道实性。”
  兹略释此七真如如次︰
  (1)流转真如(pravṛtti-tathatā)︰指一切有为法无始以来就是在流转变迁。这是诸有为法的实在相状,故称流转真如。流转真如又译作生真如、生如如、轮转如如、生起真如。
  (2)实相真如(lakṣaṇa-t.)︰又译作相真如、相如如、空相如。指人法二空的呈显。这是诸法的实在相状,故称相真如。
  (3)唯识真如(vijñapti-t.)︰指一切法是唯识所现,这是诸法的实在相状,故称唯识真如。又译作了别真如、识真如、识如如、唯识如。
  (4)安立真如(saṃniveśa-t.)︰即苦圣谛。
  (5)邪行真如(mithyā-pratipatti-t.)︰即苦集圣谛。
  (6)清净真如︰即苦灭圣谛。
  (7)正行真如(samyak-pratipatti-t.)︰即苦灭道圣谛。
  [参考资料] 《解深密经》卷三;《解深密经疏》;《三无性论》卷上;《十八空论》;《大乘庄严经论》卷十二;《中边分别论》卷二;《辩中边论》卷二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七十七;《显扬圣教论》卷三、卷十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