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七谛
七种真实不虚的迷悟因果之理。即爱味谛、过患谛、出离谛、法性谛、胜解谛、圣谛、非圣谛。此七者实即对四谛(苦集灭道)的详释。兹分释如下︰
(1)爱味谛︰又名味谛,或爱实,即集谛之理;谓诸有漏法能生爱心,实为生死流转之因。
(2)过患谛︰又名患谛,或苦实,即苦谛之理;谓诸有漏之果实满于四苦八苦之过患。
(3)出离谛︰又名离谛,或解脱实,即道谛之理;谓八正道等实为灭苦因、出离生死之对治道。
(4)法性谛︰又名法谛,或法实,即灭谛之理;谓二无我所显真如法性之理。
(5)胜解谛︰又名解谛,或解实,亦道谛之理;谓意解思惟二空所显之理为空之行相。
(6)圣谛︰又名圣实,亦灭谛之理;谓圣所知一切寂静之境界。
(7)非圣谛︰又名非圣实,即苦集二谛之理;谓凡夫所系之境界。
此外,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二(末)谓(大正45‧293a)︰“余处或立七谛,爱味、过患、出离、应知、应断、应证、应修。单重二观观于四谛,第二观中除道谛。”即以《发智论》卷八所说之七善处为七谛,与上述之七谛不同。
[参考资料] 《菩萨地持经》卷八;《菩萨善戒经》卷七〈菩萨功德品〉;《法苑义镜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