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七金山


  佛教世界观之一地理名词,指围绕在须弥山周匝的七重高山,由于七山皆为真金所成,故名七金山。
  最内者为乾陀罗(持双),向外依次为︰伊沙陀罗(持轴)、佉提罗迦(担木)、苏达梨舍那(善见)、阿沙干那(马耳)、毗那怛迦(象鼻)、尼民陀罗(持地)。此等诸山入海深度皆为八万由旬;由乾陀罗山出于海上,高广四万由旬,以下诸山由内而外,高度依次减半,最外之尼民陀罗山,高广共六二五由旬,山上为四天王所领之封邑,有眷属天众之宫殿。七山之内海皆充满八功德水,七海随周匝各山命名,其宽广皆与内方之山高度相等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三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;《长阿含经》卷十八、卷二十;《俱舍论》卷十一;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;《大明三藏法数》卷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