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万寿寺
(一)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︰原为明代太监谷大用的家庙,万历五年(1577)改建为寺,赐名万寿寺。清‧乾隆年间(1736~1795)两度修葺。寺院坐北朝南,临南长海北岸,现占地三点一八万平方公尺,为京西长河沿岸最为著名的古刹之一。
(二)位于江苏扬州市北皮市街︰相传始建于宋代。旧名东隐庵,明代重建,清‧嘉庆二年(1797)寺僧性恬创辟丛林,请于官,改称今名。清‧咸丰时寺毁,后复兴重建山门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等,规模不减当年。又,因寺内原有陀罗尼经幢,因此,清‧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赐额“万寿戒幢律寺”。
(三)位于苏州府(江苏省)治东北︰晋‧义熙中(405~418)西域僧法愔创建,原称净寿院。别称安国寺、长寿寺、崇宁万寿寺、天宁万寿寺、报恩扔寺等。寺内有禅月贯休寓迹的禅月阁。原为念佛寺,至吴越钱氏时改为禅寺。
(四)位于杭州府(浙江省)余杭县西北径山︰又称径山寺、兴圣万寿寺、能仁兴圣万寿禅寺,是唐代径山法钦所创。鉴宗、洪諲、大慧宗杲、密云圆悟曾住持此寺。山内有天下径山(总门)、清凉法海(山门)、龙井一穴、流止亭、五髻峰、净发阁、凌霄峰(主山)、凌霄阁、龙渊室(方丈)、不动岩、不动轩、楞伽室、舍辉亭、御爱峰、福地、喝口岩、钵盂峰、灵鸡冢、棋盘石、万年正续院(无准塔)等处。
[参考资料] (三)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五十五。(四)《大明一统志》卷三十八;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一七;《武林梵志》卷六;《径山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