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丈六佛


  谓一丈六尺的佛像。又称丈六佛像、丈六像或佛等身像。即与佛身量相等的佛像。兹略摘历史上之相关记载,罗列如次︰
  《方广大庄严经》卷十二谓(大正3‧612c)︰“时频婆娑罗王久闻菩萨得成佛道,巨身丈六紫磨金色,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十号具足,已得知见,成就五眼,证获六通,梵释四王皆悉奉事。”《萨婆多毗尼毗婆沙》卷九(大正23‧561a)︰“云佛衣量,佛身丈六,常人半之。”
  印度早就有丈六佛像的造立,如《高僧法显传》僧迦施国之条(大正51‧85 9c)︰“王益敬信,即于阶上起精舍,当中阶作丈六立像。”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健驮逻国之条(大正51‧880a)︰“大窣堵波石陛南面有画佛像,高一丈六尺。”《释迦方志》卷上说,此大塔之南百余步,有丈六白石佛像。除此之外,现在的阿旃陀(Ajanta)、艾罗拉(Ellora)等诸窟院中也供奉不少丈六的古佛像。
  我国则于东晋以后始盛行丈六佛像的造立。《广弘明集》卷十五、《释迦方志》卷下记载,苻秦‧道安于东晋‧宁康三年(375),在襄阳檀溪寺铸造丈六无量寿佛像。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二、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三等,谓慧护于东晋‧太元二年(377),在建业绍灵寺镕铸丈六金像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十三谓,北京‧沮渠蒙逊为母造立丈六石像。同书卷十五记载,江陵长沙寺僧亮造立丈六无量寿佛金像。《魏书》〈释老志〉卷二十云,北魏‧兴光元年(454),文成帝于五级大寺为太祖等五帝,以赤金二十五万斤铸造丈六释迦佛像五躯。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四云,隋‧开皇三年(583),凝观寺法庆造夹纻释迦立像举高一丈六尺。《续高僧传》卷十九云,天台山国清寺普明铸金铜卢舍那佛像坐高丈六。同卷又记载,慧聚寺智周作弥勒丈六夹纻像。《唐大和上东征传》载,鉴真于唐‧天宝九年(750)在岸州造寺,内供奉丈六释迦木像。《龙舒增广净土文》卷八记载,赣州廉中大夫恭人缝绣丈六阿弥陀佛像。《入唐求法巡礼行记》卷二谓,唐‧开成五年(840)四月,圆仁于五台山大华严寺涅槃道场,礼拜一丈六尺的涅槃像。《佛祖统纪》卷五十三记载,宋哲宗时杨杰图绘丈六阿弥陀佛像。凡此种种,关于丈六佛像的记载不胜枚举。
  又,丈六佛半量的佛像,称为半丈六像。供奉丈六佛的佛堂,称为丈六堂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无量义经》〈德行品〉;《梵摩渝经》;《大智度论》卷十;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五;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九;《广弘明集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