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三无性论(梵Try-asvabhāva-prakaraṇa)
二卷。陈‧真谛译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三十一册。为《显扬圣教论》〈成无性品〉释论部分的异译本;或说是《无相论》的一部分。主要依据古唯识义阐述三性三无性说,与玄奘所译护法系的唯识说不同,是古唯识研究上的重要资料。内容首先叙述造论旨趣,略说三性三无性;次说分别性的品类、功用差别、相惑粗重惑、依他性的成立差别及体相、俗谛真谛;更细说七种真如、五相与三相之相摄、三性事用、四种不可思惟、四种道及二种转依等。
关于本书的作者,圆测的《解深密经疏》卷四谓(卍续34‧764下)︰
“三十唯识、三无性论,世亲所造,如何二论有此差别?又彼世亲依弥勒宗及无著等,故知同一无性者,真谛谬耳。或可今勘真谛三无性论即无著所造显扬论无自性品,然彼真谛译为别本。”
又,《缘山三大藏总目录》卷中谓(法宝总目录2‧37b)︰“私云︰本论天亲造也。所以知者,为让释于自述中边论故。但释论未知谁造。”盖或说世亲,或说无著,迄无定论。
[参考资料] 《法经录》卷五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九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七;《至元法宝勘同总录》卷九;《阅藏知津》卷三十七;《印度哲学研究》卷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