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三明(梵tisro-vidyāḥ,巴tisso vijjā)
(一)指三种修证境界︰又作三达、三证法。谓至无学位(阿罗汉)除尽愚闇,于三事通达无碍的智慧神通。即︰
(1)宿命智证明(pūrva-nivāsānusmṛti- jñāna-sakṣāt-kriya-vidyā)︰又称宿住随念智作证明、宿住智证明、宿命明。指明白宿世住处、种姓等的智慧,乃对治前中后三际中的前际愚。
(2)生死智证明(cyuty-upapāda-jñaṇa-sāk-ṣāt-kriya-vidyā)︰又作死生智证明、天眼明。指知道未来世的有情死此生彼的智慧,对治后际愚。
(3)漏尽智证明(āsrava-kṣaya-jñāna-sāk-ṣāt-kriya-vidyā)︰又称漏尽智明、漏尽明、漏尽智。是证知断尽有漏烦恼、离开生死系缚的智慧,对治中际愚。
此三明相当于六神通的第五、第二、第六神通。由于三智对治三际愚,所以称为三明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七将三明称为无学明,意即无学的圣者所起。其中,前二明也起于有学的圣者,只有第三漏尽明限于无学圣者。依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九所载,宿命明可离常见,天眼明可离断见,漏尽明可得中道。由于三明对治三际愚、了达三世,故《心地观经》卷一称之为三达智,谓︰以三达智悟三世法。《观念法门》亦云︰“佛是三达圣人”,意指佛为具有三明的圣者。
(二)指菩萨明、诸佛明、无明明︰依北本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八所述,菩萨明即般若波罗蜜,诸佛明即佛眼,无明明即毕竟空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一;《集异门足论》卷三、卷十五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○二;《大智度论》卷二;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十五;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七。(二)《涅槃经会疏》卷十六;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