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三灾
指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。有小三灾及大三灾两种。前者起于住劫,后者起于坏劫。依佛教的世界观,世界之消长系依成、住、坏、空四劫永久循环不息。
(1)小三灾︰住劫有二十增减劫,而在各减劫之终,人寿只十岁时所起之灾,有刀兵灾、疾疫灾、饥馑灾,此称为小三灾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四(大正27‧693a)︰
“中劫小三灾现,(一)刀兵,(二)疾疫,(三)饥馑。初刀兵劫将欲起时,赡部洲人极寿十岁,为非法、贪染污相续,不平等爱映蔽其心,邪法萦缠,瞋毒增上,相见便起猛利害心,如今猎师见野禽兽。随手所执皆成刀杖,各逞凶狂,互相残害,七日七夜死亡略尽。赡部洲内才余万人,各起慈心,渐增寿量。尔时名为度刀兵劫。
次疾疫劫将欲起时,赡部洲人极寿十岁,由具如前诸过失故,非人吐毒,疾疫流行,遇辄命终,难可救疗,都不闻有医药之名;时经七月七日七夜,疾疫流行,死亡略尽。赡部洲内才余万人,各起慈心,渐增寿量。尔时名为度疾疫劫。后饥馑劫将欲起时,赡部洲人极寿十岁,亦具如前诸过失故,天龙忿责不降甘雨,由是世间久遭饥馑。”
至于赡部洲(南阎浮提)之外的三洲,则无此灾害。即东弗婆提和西瞿耶尼无根本灾,但有类似之灾难。此二洲有情由于瞋习较盛,身力羸劣,而饥渴连连。北拘卢洲则无此灾难。
《俱舍论》卷十二、《顺正理论》卷三十二、《显宗论》卷十七所说亦如前述。而在其他经论中,灾起之次第也有异说。如《中阿含经》卷三十四、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二、《起世经》卷九等说是先起刀兵,次起饥馑,后起疫病;《立世阿毗昙论》卷九说疾疫、刀兵、饥馑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说俭、病、刀。
有关三灾发生之时节亦有异说,有言一减劫起一灾,或言一减劫内连续起三灾。《立世阿毗昙论》卷九所说属于前者。由于《阿含经》《大毗婆沙论》等书皆作此说,或可断言此乃小乘教之定说。而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二之说与此相反,该书谓一减劫内连续起三灾。
关于免除三灾的方法,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四说,一日一夜持不杀戒,誓愿于未来生不逢刀兵灾起;或以一诃梨怛鸡(果物名),起殷净心奉施僧众,誓愿于当来世不逢疾疫灾起;或以一抟之食,起殷净心奉施僧众,誓愿于当来世不逢饥馑灾起。
(2)大三灾︰指坏劫中所产生的破坏器世间的灾害,即火灾、水灾、风灾三种。
坏劫之初,众生都上生到第二禅天以上,初禅天及欲界成器世间,此时名为破坏有情世间;随之而起大灾破坏器世间。三灾之相,依《俱舍论》卷十二所载(大正29‧63a)︰“于此渐有七日轮现,诸海干竭,众山洞然,洲渚三轮并从焚燎,风吹猛焰,烧上天宫。(中略)谓欲界火猛焰上升,为缘引生色界火焰,余灾亦尔。”如此大三灾一周有六十四大劫,其中,火灾有五十六回,水灾七回,风灾一回。
此外,关于三静虑形成三灾之顶,《俱舍论》卷十二云(大正29‧66c)︰
“此三灾顶为在何处?第二静虑为火灾顶,此下为火所焚烧故;第三静虑为水灾顶,此下为水所浸烂故;第四静虑为风灾顶,此下为风所飘散故。随何灾上名彼灾顶?何缘下三定遭火水风灾?初二三定中内灾等彼故。谓初静虑寻伺为内灾,能烧恼心等外火灾故。第二静虑喜受为内灾,与轻安俱润身如水故,遍身粗重由此皆除故,经说苦根第二静虑灭。第三静虑动息为内灾,息亦是风,等外风灾故,若入此静虑有如是内灾,生此静虑时遭是外灾坏。何缘不立地亦为灾?以器世间即是地故,但可火等与地相违,不可说言地还违地。”
至于大三灾起自坏劫二十小劫中的那一劫,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三中有后十劫、后五劫和最后一劫等三说。
[参考资料] 《起世经》卷九;《起世因本经》卷九;《大楼炭经》卷六;《立世阿毗昙论》卷九;《顺正理论》卷三十二;《显宗论》卷十七;《长阿含经》卷六〈转轮圣王修行经〉、卷二十一〈三灾品〉、卷二十二〈三中劫品〉;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;《佛祖统纪》卷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