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三菩提


  (一)指三乘之人所得的菩提︰又名三乘菩提,即声闻菩提、缘觉菩提、无上正等菩提。缘觉菩提又名独觉菩提、辟支佛菩提;无上正等菩提又名无上菩提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或诸佛菩提。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一〈三种菩提品〉谓(大正24‧1038a)︰
  “菩提有三种,一者从闻而得,二者从思惟得,三者从修而得。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;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;如来无师不依闻思,从修而得觉悟一切,是故名佛。(中略)如恒河水,三兽俱渡,兔马香象。兔不至底浮水而过,马或至底或不至底,象则尽底。”
  依《出生菩提心经》所述,若善男子善女人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但不教他人发菩提心,以此因缘心得解脱,名声闻菩提。若善男子善女人,自发菩提心,不教他人发菩提心,以此因缘心证辟支菩提,名辟支佛道。若善男子善女人,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亦教他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譬如有三种人欲渡恒河,第一人以草为筏渡河,第二人以皮囊或皮船渡河,第三人造作大船,载百千人渡河。
 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二七阐释三乘菩提之高下谓,若以上智观察,起上品之身念住乃至上品之无学道,名为上品善士,证得无上正等菩提。若以中智观察,起中品之身念住乃至中品之无学道,名中品善士,证得中品独觉菩提。若以下智观察,起下品之身念住乃至下品之无学道,名下品善士,证得声闻菩提。
  (二)指应化佛菩提、报佛菩提、法佛菩提︰《法华经论》谓(大正26‧18c)︰
  “示现成大菩提无上者,示现三种佛菩提,一者应化佛菩提,随所应见而为示现故,如经皆谓如来出释氏宫,去伽耶城不远,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。二者报佛菩提,十地行满足得常涅槃证故,如经︰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故。三者法佛菩提,谓如来藏性净涅槃常恒清凉不变故,如经︰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乃至不如三界见于三界故。”
  《法华经玄义》卷五(下)谓,法佛菩提又名实相菩提,报佛菩提又名实智菩提,应化佛菩提又名方便菩提,并配以真性、观照、资成三轨(大正33‧745a)︰
  “真性轨即实相菩提,观照轨即实智菩提,资成轨方便菩提。故下文云︰我先不言汝等皆得阿耨三菩提,非实非虚非如非异,不如三界见于三界,即实相菩提;我成道已来甚大久远,即实智菩提;我说少出家近伽耶城得三菩提,即方便菩提。”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杂阿含经》卷二十八;《大智度论》卷五十三;《显扬圣教论》卷三;《十地经论》卷三;《大乘义章》卷十八;《华严经孔目章》卷三。(二)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卷三之一;《金光明玄义》卷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