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不染污(梵akliṣṭa,巴akiliṭṭha,藏ñon-moṅs-pa-can-ma-yin-pa)
指无所染污之善法及无覆无记法的属性。又称无染污,或简称不染、无染。《品类足论》卷六云(大正26‧715c)︰“不染污法云何?谓善及无覆无记法。”
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九将邪智分别为染污、不染污,谓与无招应者为染污,与无明不相应者为不染污。《入阿毗达磨论》卷下则就世俗智分别染污与不染污,云(大正28‧985b)︰
“此有二种︰(一)染污,(二)不染污。染污者复有二种︰(一)见性,(二)非见性。(中略)不染污者亦有二种︰(一)善,(二)无覆无记。无覆无记者非见,不推度故,是慧及智。善者若五识俱亦非见,是慧及智。若意识俱,是世俗正见,亦慧亦智。”
《俱舍论》卷四将爱分别为有染污与无染污。有染污谓贪,如爱妻子等;无染污谓信,如爱师长等。
[参考资料] 《品类足论》卷十四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二十二、卷四十二、卷四十三、卷四十五;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