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不立文字


  “教外别传,不立文字。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。”是古来禅宗的主要特色。而“不立文字”则是此一特色的代表性语句之一。重点在强调禅宗“以心传心”的特质。亦即禅宗以为心法只能以心相传,故不须别立文字。《五灯会元》卷一、《禅宗正脉》卷一及《无门关》第六则云(大正48‧293c)︰“世尊云,吾有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、实相无相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、教外别传,付嘱摩诃迦叶。”宗密《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》云(卍续110‧870上)︰“达磨西来,唯传心法,故自云︰我法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。此心是一切众生清净本觉,亦名佛性,或云灵觉。(中略)欲求佛道,须悟此心,故历代祖宗唯传此也。”因此,禅宗乃离文字相,离心缘相,不可思议,毕竟不可得。如《兴禅护国论》卷中云(大正80‧11b)︰“所谓佛法者,无法可说,是名佛法。今谓禅者,即其相也。(中略)若人言佛、禅有文字言语者,实是谤佛谤法谤僧,是故祖师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所谓禅门也。”
  然而对于此“不立文字”之说,亦有谓其为不当者,如《祖庭事苑》卷五〈单传〉之条云(卍续113‧132上)︰“然不立文字,失意者多,往往谓摒去文字,以默坐为禅,斯实吾门之哑羊。尔且万法纷然,何止文字不立者哉?(中略)岂拘执于一隅。故即文字而文字不可得。文字既尔,余法亦然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卷上之一;《碧岩录》第一则〈评唱〉;《南岳单传记》;《五灯会元》卷一;《释门正统》卷三;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卷十四;《缁门警训》卷七;柳田圣山《初期禅宗史书の研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