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东密
“台密”的对称。指由空海传至日本,以东寺为根本道场的日本真言宗。“东密”之名,初见于《元亨释书》。宗祖空海(774~835),延历二十三年(804)入唐,从长安青龙寺惠果受正统密教之法。大同元年(806)归日。弘仁十四年(823),受赐东寺,东寺遂成为日本真言密教之根本道场。
空海之弟子,有实慧、真雅等人。实慧之法系由真绍、宗睿传承。真雅之弟子有真然、源仁等人。源仁门徒有益信、圣宝二高足。益信后嗣实慧一系之密教,其法系由宽平法皇──宽空──宽朝而传承成广泽流。圣宝之法系则由观贤──淳祐──元杲──仁海而传承成小野流。广泽、小野二派合称野泽二流。其后,广泽流分为仁和寺御流、西院流、保寿院流、华藏院流、忍辱山流、传法院流等六大支流;小野流也细分为三宝院流、理性院流、金刚王院流、安祥寺流、劝修寺流、随心院流等六大支流。此二者合称野泽十二流。
至镰仓时代,小野流又衍生二十支流,广泽流亦增四支流,而成东密三十六流。至室町时代又分化成七十余流。
◎附一︰村上专精着‧杨曾文译《日本佛教史纲》第二期第二十章(摘录)
东、台两密(中略)从教相方面来看,二者是泾渭分明的,决不能混同。东密所依据的经典是《大日经》,其本意在于根据这个经典在各宗之外另外创立真言宗。而台密则以《法华经》为其根本依据,想在天台圆教中设立真言教。这就是两密的教相不一样的根本原因。在东密里面,是根据《大日经》看待释迦一代的说教,因而以《华严》《法华》作为显教,在“十住心中”把天台宗作为“第八心”,以华严宗作为“第九心”,以真言秘密教作为“第十心”,实际上是把《法华经》放到低于《大日经》《金刚顶经》几等的地位。台密则与此相反,依据《法华经》来看释迦一代的说教和判断大日如来的秘密说教,因而把《法华》《大日》《金刚顶》作为互相一致的密教,大家都没有优劣上下的差别,只有一个差别,即《法华》局限于“理密”,而《大日》不仅有理密,而且兼有事密。总之,东密、台密的区别是︰一个是以《法华经》作为显教,并把它置于《大日经》之下;一个是也把《法华经》作为密教,认为它与《大日经》地位相等。但即使在台密这一派的内部,传教大师只提出“显密一致论”,以至慈觉把“理事俱密”分开,论述“理同事别”,智证最后宣传“理同事胜”,谈论“显劣密胜”,并以“五时五教”进行判教,几乎接近于东密的主张。安然也继承智证,非常倾向于密教,但他坚决地拒绝使用弘法大师对“十住心”的判断,并陈述“十住心”的“五失”而加以驳斥。这都是台密家与东密家不同的地方。其他关于龙树、龙智等人的金、胎两部的相承问题,关于《法华经》教主的佛身等问题,或者作为天台宗的“一心三观”之功益即身成佛的有无问题,两者之间虽有许多不同的观点,但归根到底是由于所根据的经典不一样,不外是从一个要让真言宗独立,一个要使真言宗与天台宗合为一体的原因而来的。此外,台密这一派常常说东密仅仅传授金刚界,对于胎藏界则没有清楚的传授,并且说“苏悉地大法”还完全是东密所不知道的,在事相方面,强调像“炽盛光法”、“七佛药师法”等,只有台密传授;东密则对之进行反驳。两者之间互不相让,这类例子很多。
◎附二︰村上专精着‧杨曾文译《日本佛教史纲》第二期第十一章
在益信、圣宝二僧正以后,产生了东密事相的分派。益信之后称为广泽派,圣宝之后称为小野派。以后又渐渐产生分派,以致有所谓“野、泽十二派三十六支派”之说。圣宝之下有般若寺的观贤,观贤之下有石山寺的淳祐,淳祐之下有延命院的元杲。元杲从益信的继承者宽空、宽朝处受学传法,学德兼优。他的门下出了小野的仁海僧正。仁海在小野开曼荼罗寺,以请雨经法闻名。仁海与广泽的遍照寺的宽朝僧正同时在世,形成对峙。这就是被称为小野派、广泽派的来由。仁海门下如云,曾盛极一时,而小野的成尊僧都继其后管理曼荼罗寺,也同样以请雨法闻名。成尊之下有义范、范俊、明算等。其中义范、范俊二师,并负盛誉,互相比赛加持祈祷的效验。义范在醍醐寺也以请雨法闻名,范俊留住劝修寺屡次修习大佛顶法,在这二师以后,小野派开始发生分裂。范俊继承曼荼罗寺,门下有严觉。严觉的门下产生了所谓小野三派。即宽信继承严觉之后兴劝修寺派,增俊开随心院派,宗意创安祥寺派。义范之下有三宝院的胜觉权僧正,世称为圣宝以来的嫡派。胜觉最初以定贤为师,后归义觉之门,从范俊得到奥秘的传受,据说有八十余法,日日暗诵。他特别修持请雨法、孔雀王法,以法验而闻名于世。其门下如市,所谓醍醐三派就是在他以后产生的,与小野三派相对峙。这三派是︰定海大僧正继承胜觉之后倡导三宝院派,贤觉创立理性院派,圣贤开创金刚王院派。以上小野的三派、醍醐的三派都是产生于圣宝以后的系统,所以总称为小野的六派。这六派之下又产生数十个分派,这就是源运的照阿院派、一海的松桥派、成贤的地藏院派、定济的宝池院派、定晓的妙法院派、玄庆的岳西院派等,都传播到后世。另外,义范、范俊的同门明算,在受学于成尊以后上了高野山,重兴颓废的金刚峰寺,另外成为中院派之祖。良禅、尊贤等相传承,到了觉善,又出了引接院派,经过道范、贤定,到仁然时又产生了正智院派,都盛行于后世。
益信僧正,如前所述,把源仁传承之法传付给宽平法皇,法皇住在仁和寺宫殿,附法于宽空僧正。宽空之下有宽朝、宽忠等。宽朝住广泽的遍照寺,有“广泽派”之名。宽朝之后有济信,济信之下有大御室性信亲王,大大地振兴了宗门。亲王修孔雀王法,据说前后达二十余次。他传法给成就院宽助大僧正。世称“佛法关白”。其法名轰动一时,受法的门徒,仅记名的就有几十名之多。于是,广泽以后也产生了分派,觉法亲王传给仁和寺派,平等房的永严创保寿院派,信证开西院派,合称为仁和寺三派。圣慧亲王同样是宽助的门徒,又是觉法亲王的皇弟,住在华藏院,开创华藏院派。宽遍由宽助僧正受灌顶,上大和登忍辱山专事修练,以灵德闻名,因他住在忍辱山,所以把宽遍派称为忍辱山派。以上二派加上传法院的觉鍐的传法院派,合称广泽三派。而与圣宝的继承者相对应,广泽、仁和各派合称为广泽六派。宽助的门下有真誉,开创持明院派,此不在广泽六派之中,但此派在后世也大为传播。现将以上所述列表如下。
东密事相分派表
弘法大师─┐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├实雅─真然─源仁┬益信─宽平法皇─宽空┬宽忠
├实慧─宗睿 │ └宽朝─┐
├真济 │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├道雄 │ │(大御室) (御派)
├圆明 │济信──性信──宽助┬觉法─┐
├真如─恒寂 │ ┌──────┘ │
├杲邻 │ │(保寿院派)┌───┘
├泰范 │ ├永严 └觉性─守觉─┐
├智泉 │ │(西院派) ┌──────┘
├忠延 │ ├信证 └道法
├真绍 │ │(华藏院派)
├坚慧 │ ├圣慧
└道昌 │ │(忍辱山派)
│ ├宽遍
│ │(传法院派)
│ ├觉鍐
│ │(持明院派)
│ └真誉
│
└圣宝─观贤─淳祐─元杲─仁海─成尊─┐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│ (劝修寺派)
├范俊─严觉┬宽信
│ │(随心院派)
│ ├增俊
│ │(安祥寺派)
│ └宗意
│ (三宝院派)
├义范─胜觉┬定海
│ │(理性院派)
│ ├贤觉
│ │(金刚王院派)
│ └圣贤
│(中院派)
└明算
[参考资料] 《真言付法纂要钞》;《血脉类集记》;《真言血脉》;《要部大经传来要文》卷上;《住心决疑抄》;《贞应抄》;《诸法分别抄》;《我慢抄》;《玉印钞》;《摧胜述记》;大村西崖《密教发达志》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74});《密宗概论》《密宗教史》(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{71}、{72}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