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东林寺
庐山第一名刹。位于江西庐山西北麓。东晋‧太元六年(381,一说十一年),江州刺史桓伊为慧远所建。元兴元年(402,一说太元十五年),慧远又建般若台精舍,作为念佛道场,并成立庐山白莲社。后世尊慧远为净土宗(莲宗)之祖,东林寺亦成为我国净土宗的发源地,也是我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。此外,唐僧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此寺,后来寺僧智恩随同鉴真至日本,并在日本创东林教,该教至今仍尊慧远为始祖,以东林寺为祖庭。
梁元帝时(552~554),尝敕令建造楼阁,以庄严寺宇。隋‧开皇十二年(592),智顗来此开讲,据说当时听讲者达五千人。唐代会昌法难时,寺宇毁坏泰半;宣宗大中年间(847~859)重建,号太平兴隆寺。此寺曾一度改为律宗道场,宋‧元丰三年(1080)诏改为东林太平兴国禅院,临济宗黄龙派僧常总奉命住此,大兴教化。元代,又改东林寺为莲宗道场,普度于此著《庐山莲宗宝鉴》,宣扬莲宗教义。
宋‧绍兴年间(1131~1162)寺毁,明太祖洪武六年(1373)重修,神宗万历年间(1573~1620)兴造神运殿、净业堂禅房。清世祖、圣祖曾分别募修五如来殿、远公影堂。咸丰年间(1851~1861)寺宇大多损毁,近年始见修葺。
隋唐极盛时期,寺内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余间,来此礼佛者络绎不绝,在古代,东林寺有“万僧之居”的称誉。现存殿宇,仅有正殿神远殿、配殿三笑堂、念佛堂(又称十八高贤影堂)及文殊阁等。此中,神远殿内供奉释迦牟尼、文殊、普贤、阿难、迦叶等佛像。念佛堂为当年慧远与雷次宗等十八高贤结白莲社共修念佛法门之地,内塑十八高贤像。
此外,寺内另有聪季、石龙泉、白莲池、出木池、罗汉松等与慧远有关的古迹,以及晋石塑、唐经幢与唐、明、清各代的文物碑刻,且有李白、白居易、柳公权、陆游、王阳明历代名士的题诗石碑。另外,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,曾在常总禅师门下修行,并留下吟庐山的名文。而寺前的虎溪桥(石拱桥),流传着慧远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之间的故事,著名的“虎溪三笑”即出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