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两俱不成过(梵ubhayāsiddha,藏gaṅ-ka-lama-grub-pa)
因明学用语。因明三十三过的因十四过之一。指“因”不周遍于宗前陈,而成为立敌共不许之量。《因明入正理论》举例云(大正32‧11c)︰“如成立声为无常等,若言是眼所见性故,两俱不成。”又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“声是无常,所见性故”时,所见性的因与宗前陈的声完全没有关系,亦即欠缺因三相中的遍是宗法性,不仅敌者不许此因成立,立者亦同。从而“声是无常”的宗也不能成立。
又,依《因明入正理论疏》所述,此两俱不成过可分为四种,即︰
[参考资料] 沈剑英《佛家逻辑》上卷〈误难论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