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丹田


  道教术语。指肚脐以下约一寸余(或云二寸半)之处。坐禅时,将注意力稍稍及于此处,能令心念不散乱,且有治病之效。《修息止观坐禅法要》治病条下云(大正46‧471c)︰“脐下一寸名忧陀那,此云丹田。若能止心守此不散,经久即多有所治。”《摩诃止观》卷八(上)亦云(大正46‧108a)︰“正用治病者,丹田是气海,能锁吞万病,若止心丹田,则气息调和,故能愈疾。(中略)右十二病皆止丹田。丹田,去脐下二寸半。”
  据《抱朴子》〈内篇〉卷十八〈地真〉条所述,人体有上、中、下三丹田,即脐下二寸四分为下丹田,心脏下绛宫金阙为中丹田,两眉间却行三寸为上丹田。今称脐下之处为丹田,即指下丹田。
  坐禅时,将注意力稍及于丹田之处,谓之为“守丹田”。据云守丹田能有聚气养生之功能,故每为提倡“气功养生”之徒所乐道。然亦有谓女性不宜守丹田者。
  此外,密教及印度瑜伽术曾将全身分为三脉七轮。其中之脐轮,所指颇近似丹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