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九华山


  位于安徽青阳县西南二十公里处。原名九子山。相传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。与山西五台山、四川峨嵋山、浙江普陀山合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。
  此山奇秀,高出云表,峰峦异状,主要有九峰,故名九子山。唐‧李白题诗云︰“昔在九江山,遥望九华峰。”以九峰如莲华削成,后遂更名为九华山。盖全山共有九十九峰 ,而以天台、莲华、天柱、十王等九峰最为雄伟。主峰十王峰海拔一千三百多公尺,由于相对高差大,更显气势磅礴,上梯日月,下瞰云雨,清泉迸石,碧雾凝空。山中更多溪流、瀑布、岩洞、怪石、苍松、竹林等,莫不以奇美闻名,文人名士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。
  据传,东晋‧隆安五年(401)神异僧杯渡尝在此山建寺;又,相传为地藏菩萨化身的新罗王族金乔觉曾渡海至此,见山明水秀,遂住此修行,邑人为之重建寺宇。建中(780~783)初,德宗赐名化城寺,为九华山第一座寺院。金乔觉示寂后,信徒信其为地藏菩萨化身,称其为金地藏,遂为建塔纪念。此后,每年农历七月底前后,朝礼九华山者日以万数。九华山佛教日益隆盛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而不衰。鼎盛时期,僧众有四千多人,香火之盛闻名天下,成为“九华一千寺,洒在云雾中”的莲华佛国。
  山上先后所建佛寺达三百余座,享有“佛国山城”之称。现尚存化城寺、月身宝殿、慧居寺、百岁宫等七十八座,计大、小佛像六千余尊,各种文物一千三百余件。其重要佛教古迹如次︰
  (1)化城寺
  位于九华山下九华街,为九华开山寺,和地藏菩萨道场。始建于东晋‧隆安五年(401),为僧人杯渡所建,唐‧至德年间(756~758)改建,定名化城寺,是九华山最古老的寺庙。寺宇依山势而筑,分门厅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等,气宇轩昂,庄严古朴。寺内有一巨大木架,上挂一座洪钟,重二千余斤,铸造于清‧光绪年间(1875~1908),轻击发出清扬悦耳之声,化城晚钟,是九华十景之一。藏经楼内存明‧正统五年(1440)印的《涅槃经》,以及盖有皇帝玉玺的圣旨和碑刻。有一套朱红色字体的手抄佛经,工整秀丽,称为“血经”。明神宗朱翊钧御赐的一部《大般涅槃经》,也珍藏于此。寺门悬化城寺匾额,其门楣、斗拱和梁柱均镂雕极为精美,正殿天花藻井刻的九龙盘珠,是我国古代木刻艺术中的精品。
  (2)月身宝殿
  又名肉身殿,为金地藏肉身塔,系建在金地藏墓地上的一座塔形庙宇。明神宗赐名“护国肉身宝塔”。现建筑为清‧同治、光绪年间重建。殿宇宏丽,顶覆铁瓦,四周回廊石柱环节,重檐斗拱,雕梁画栋。殿内七级木质宝塔,高约十七公尺,每层有佛龛八座,供奉地藏金色坐像。塔两侧有十五立像拱侍。殿西有佛教文物陈列室,殿后半月形瑶台上列铁鼎,终日香火不断,称为“布金胜地”。
  (3)上禅堂
  又名景德堂。位于九华山神光岭月身殿下。清‧康熙年间(1662~1722)扩建,始称今名。环境清幽,堂旁有金沙泉,深不盈瓯,四时不竭,泉岩上有“金沙泉”石刻,传为李白所书,金地藏《送童子下山》诗中“爱向竹栏骑竹马,惯于金地聚金沙”,即指此。泉边的金钱树,为九华三宝之一。
  (4)百岁宫
  又名摘星庵,清代扩建后改称万年禅寺。位于九华山摩空岭上。据宫前石碑记载︰明‧万历年间(1573~1620),河北宛平僧海玉,号无瑕禅师,由五台山至此,在摩空岭摘星亭结茅而居,名摘星庵,长年以野果为生。用舌血和金粉,抄写出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八十卷,共花二十八年时间。寿一二六岁拈偈而逝,逝前嘱弟子三年后启缸,如期发现,其颜色若生,时人慕称“百岁宫”,并建宫纪念。明毅宗敕封“应身菩萨”,御题“护国万年寺钦赐百岁宫”。宫宇依山而筑,上下五层楼阁,曲折相通,可容五千人,巍峨宏敞。东壁以悬崖为基,西临峡谷,形势险峻。今无瑕真身和“血经”,保存完好。
  (5)祇园寺
  又名祇树庵、祇园。祇园原是印度佛教圣地,该寺引此而得名。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、化城寺东北。始建于明‧嘉靖年间(1522~1566)。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,规模为诸寺之冠,也是山上唯一的宫殿式建筑。寺宇依山就势,层层叠叠,鳞次栉比,飞檐走兽,画栋雕梁,富丽堂皇。寺前铺石雕莲花、金钱图案甬道。有大雄宝殿、方丈寮、退居寮、衣钵寮、客厅和光明讲堂等,共有房屋上百间。大雄宝殿高约十三丈,金黄琉璃瓦顶,飞檐画栋,金碧辉煌。殿中莲花台上端坐三尊喷金大佛,均高二丈多,极为壮观,为九华寺庙佛像之冠。佛后立十八罗汉和“海岛”。“海岛”高七公尺,塑有众多塑像,千姿百态,讲的是观音斗鳌鱼的佛教故事,颇为壮观。
  (6)天台寺
  又名地藏禅林。位于九华山天台峰捧日亭北面。始建于明初。天台峰海拔一三二五公尺,为九华极顶,有龙头峰(又名青龙背,在东)和龙珠峰(又名天台岗,在西),其间有拱形石桥,名渡仙桥,桥梁横刻“中天世界”四字,由桥下可进天台寺。寺依山势高低构成楼阁,上下五层,有万佛楼、地藏殿等。楼内供释迦牟尼、金地藏、弥勒等佛像和一万个木雕小佛像,形态各异,栩栩如生。此外还有二钟一鼓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清一统志》;《安徽通志》;周天度《九华日录》;《九华山志》;《民国二十四年募建九华山幽冥钟第一期报告》;《支那文化史迹解说》卷十;K. L. Reichelt 《Truth and Tradition inChinese Buddhism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