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九师相承
中国南北朝时,与禅法有关的九师相承次第。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卷一之一云(大正46‧149a)︰
“若准九师相承所用,第一讳明,多用七方便,恐是小乘七方便耳,自智者已前,未曾有人立于圆家七方便故。第二讳最,多用融心,性融相融诸法无碍。第三讳嵩,多用本心,三世本无来去,真性不动。第四讳就,多用寂心。第五讳监,多用了心,能观一如。第六讳慧,多用踏心,内外中间心不可得,泯然清净,五处止心。第七讳文,多用觉心,重观三昧,灭尽三昧,无间三昧,于一切法心无分别。第八讳思,多如随自意安乐行。第九讳顗,用次第观如次第禅门,用不定观如六妙门,用圆顿观如大止观。”
此谓天台智顗以前已有明等八师次第相承禅法。此中,第七北齐慧文、第八南岳慧思、第九天台智顗三师的次第相承,则如《摩诃止观》卷一(上)所记,至于其他六师则所传不明。
此外,《释门正统》卷一尝就慧文以前的六师相承,谓︰“慧多从监多,监多从就多,就多从嵩多,嵩多从神最,神最从明最,明最至师凡七世,只修小乘七方便耳。”但是慧多、监多,乃至神最、明最,皆非真实之法号名。玆就诸僧传记载检校末字为明、最、嵩者如次︰《高僧传》卷十二谓宋‧弘明诵法华、习禅定,卒于齐‧永明四年。同书卷十一谓齐‧慧明通禅,卒于建武末。然无法确定何者为第一师。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三谓魏‧昙无最持律严正,深达禅法。同书卷七谓北齐‧慧嵩精通毗昙,长年为僧统。此是否即为第二师最、第三师嵩,仍有待商榷。至于六师所倡之本心、寂心、了心、踏心等,则确与禅观有关,且与慧文、慧思、智顗之禅观亦前后相通。
[参考资料] 《续高僧传》卷十七;《法华经三大部读教记》卷十五︰《摩诃止观私记》卷一(本);《摩诃止观复真钞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