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九想观
佛教观想法之一,即对人之死状作九种不净观,以灭除贪欲。九想即胀想、坏想、血涂漫想、脓烂想、青瘀想、啖想、散想、骨想、烧想。将此九项冠以想名,乃因此法能够转心、转想、生不净颠倒想之故。
依《法界次第》卷中、《次第禅门》卷九、《法华玄义》卷四(上)所述,略释九想如次︰
(1)胀想(vyādhmātaka saṁjñā)︰即观想人之死尸,臭气甚浓,腹部胀满,宛若皮囊盛风盈满。
(2)坏想(vikhāditaka s.)︰观想死尸经风吹日晒,转而变大,随后裂坏在地。
(3)血涂漫想(vilohitaka s.)︰观想死尸脓血流溢,污秽涂漫。
(4)脓烂想(vibhūtika s.)︰观想死尸流出脓虫,皮肉坏烂,滂沱在地。
(5)青瘀想(vinīlaka s.)︰观想死尸皮肉变黄赤之瘀,复化黑青之黤。
(6)啖想(vipadumaka s.)︰观想死尸虫蛆唼食,鸟挑其眼,狐狗咀嚼,虎狼撕裂。
(7)散想(viksiptaka s.)︰观想死尸为禽兽分裂肢体,身形破散,筋断骨离,头手交横。
(8)骨想(asthi s.)︰乃观死尸皮肉已尽,但余白骨或连或散。
(9)烧想(vidaghaka s.)︰观想死尸为火所烧,爆烈烟臭,薪尽形灭,与灰土同;未烧尽者,亦归磨灭,化为尘土。
以上九想为假想观,非实观,但对治力强,能除粗障。恰如软斧伐坚树,则不能断,应更取强斧断之,实观对治力弱故,须用对治强之假想观。假想观亦名得解观,此九想即得解观之初步。
另外,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一〈九想义〉中,将胀想作□胀想,血涂漫想单作血涂想,其余大致相同。又,《观佛三昧海经》卷二所列之九想名称,则稍有变异,为新死想、青瘀想、脓血想、绛汁想、食不消想、筋缠来薪想、骨首分离想、烧燋可恶想、及枯骨想。其他相异名称亦不少。苏东坡与日僧弘法大师曾依此九想,作诗咏之。又,日本尾张智多郡内海宝树院中藏有光信所绘九想图。
[参考资料] 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四;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三;《摩诃止观》卷九(上);《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》卷中(上);《法华经玄义》卷四(上);《法界次第初门》卷九;《大明三藏法数》卷三十五;《大藏法数》卷四十八;《三国传记》卷四;《翻译名义大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