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二十五有


  指众生轮回生死的二十五种存在境界。亦即将三界有情的异熟果体分类为二十五种︰(1)地狱有,(2)畜生有,(3)饿鬼有,(4)阿修罗有,(5)弗婆提有,(6)瞿耶尼有,(7)郁单越有,(8)阎浮提有,(9)四天处有,(10)三十三天处有,(11)炎摩天有,(12)兜率天有,(13)化乐天有,(14)他化自在天有,(15)初禅有,(16)大梵天有,(17)二禅有,(18)三禅有,(19)四禅有,(20)无想有,(21)净居阿那含有,(22)空处有,(23)识处有,(24)不用处有,(25)非想非非想处有。
          二十八宿名称对照表
  ┌─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  │宿曜│舍头谏│现  图│孔 雀 经 │梵  名     │
  │经 │   │    │      │      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  │ 昂 │名称 │作者  │讫栗底迦  │Krittika     │
  │ 毕 │长养 │木者  │户卢哂?  │Rohini      │
  │ 觜 │鹿首 │乌头  │篾栗伽尸罗 │Mrigasiras    │
  │ 参 │生养 │米湿  │頞达罗   │Ardra       │
  │ 井 │增财 │服财  │补捺伐苏  │Punar-vasu    │
  │ 鬼 │嬂盛 │增益  │布洒    │Pusya       │
  │ 柳 │不觐 │不染  │阿湿丽洒  │Aslesa      │
  │ 星 │土地 │摩伽  │莫伽    │Magha       │
  │ 张 │前德 │间错  │前发鲁寠拏 │Purva-phalguni  │
  │ 翼 │北德 │果德  │后发孔底拏 │Uttara-phalguni  │
  │ 轸 │象  │诃悉多 │诃悉?   │Hasta       │
  │ 角 │彩画 │质多罗 │质多罗   │Citra       │
  │ 亢 │善元 │自记  │娑缚底   │Svati       │
  │ 氐 │善格 │尾舍佉 │毗舍佉   │Visakha      │
  │ 房 │悦可 │随事  │阿奴罗?  │Anuradha     │
  │ 心 │尊长 │尊长  │豉瑟佗   │Jyestha      │
  │ 尾 │根元 │辰   │莫?    │Mulam       │
  │ 箕 │前鱼 │杏   │前阿沙荼  │Purvasadha    │
  │ 斗 │北鱼 │大光  │后阿沙荼  │Uttarasadha    │
  │ 牛 │无容 │对主  │阿苾哩社  │Abhijit      │
  │ 女 │耳聪 │寂   │室罗末拏  │Sravana      │
  │ 虚 │贪财 │爱财  │但?设佗  │Dhanistha     │
  │ 危 │百毒 │百药  │设多婢洒  │Sata-bhisa    │
  │ 室 │前贤迹│贤驹  │前拔达罗钵?│Purva-bhadra-pada │
  │ 壁 │北贤迹│百   │后拔达罗钵?│Uttara-bhadra-pada│
  │ 奎 │流灌 │多罗  │颉娄离伐底 │Revati      │
  │ 娄 │马师 │阿湿毗?│阿说?   │Asvini      │
  │ 胃 │长息 │满者  │跋??   │Bharani      │
  └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  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四云(大正12‧448b)︰“菩萨摩诃萨住无畏地,得二十五三昧,坏二十五有。”此是以六趣中的地狱乃至阿修罗四趣各为一有,将人趣之四洲开列为四有,天趣中的六欲天、四禅及四无色各为一有。另外,初禅开大梵为一有,四禅开无想、净居二天各为一有,亦即将欲界分类成十种,色界分类为七种,无色界分类成四种。
  [参考资料] 南本《涅槃经》卷十三;《入楞伽经》卷七〈五法门品〉;《涅槃经义记》卷五(下);《大乘义章》卷八(末);《摩诃止观》卷九(下);《法华经玄义》卷四(上);《法苑珠林》卷七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