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二十亿耳(梵śroṇakoṭīviṃśa、śrotraviṃśati-koṭī,巴Soṇakolivīsa,藏Gro-bshin-skyes bye-ba ñi-śu-pa)
佛弟子之一。以“精进第一”著称。中印度伊烂拏钵伐多国长者之子,属吠舍种。梵名译作“室缕拏俱胝频设”,或梵汉兼举为“首楼那二十亿”,或称二十亿耳、亿耳、闻二百亿、二百亿、听聪、明聪。此人于过去世鞞婆尸佛之时,由于作一房舍、敷一羊皮供养众僧的因缘,乃得于九十一劫中生天上人中,受果乐,足不踏地。在今生,全身金黄且柔软,足下生毛,其父欢喜,乃予金二十亿,故有二十亿耳之名。
后来,频婆娑罗王欲见其足,曾召其入王室。佛游化王舍城时,此人奉王命往见佛陀,乃受佛教化而出家。不久独住舍卫国(一说占波国),精勤修道,日夜不寝,由于过分精进仍未能开悟,于是有意还俗回家行布施,修福业。佛知此事,乃以譬喻加以启迪。佛谓琴弦如太紧或太松,琴声皆不能佳妙,唯有琴弦调适得中,不急不缓,始得美妙音声;告以过分精进则如琴弦之过紧,反易致心乱,如不够精进则如琴弦之过松,能令心懈怠,因此,当莫着、莫放逸、莫取相,方能得道。
亿耳受教后,精勤修行,心无放逸,终于证得阿罗汉果,而得“精进第一”之美誉。后游化南印度,寂于恭建那补罗国。遗有《长老偈经》第六三二~六四四偈。
[参考资料] 《杂阿含经》卷九、卷十六;《中阿含经》卷十九〈沙门二十亿经〉;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、卷十三;《阿罗汉具德经》;《贤愚经》卷六〈富那奇缘品〉;《生经》卷三;《诸德福田经》;《毗尼母经》卷五;《十诵律》卷二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