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二十八宿(梵aṣṭāviṃśati nakṣatrāṇi,藏rgyu-skar ñiśu-rtsa-brgyad)


  印度与中国的历学用语。指二十八种星座。“宿”是星座的意思。亦即指太阴所运行的白道上的二十八星座,据《宿曜经》所述,即︰昂、毕、觜、参、井、鬼、柳、星、轸、亢、张、翼、角、氐、女、斗、牛、箕、尾、心、房、虚、危、室、奎、壁、娄、胃。
  按二十八宿之说,夙行于印度,《夜柔吠陀》中已具列二十八宿之名。佛典中,如《摩登伽经》《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》《大方等大集经》《佛母大孔雀明王经》《宿曜经》等皆曾言及。此外,密教之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四方,亦曾载其形象。在中国,《史记》〈天官书〉卷五尝论述二十八宿与十二个月的关系,《前汉书》〈律历志〉卷一(下)定二十八宿之分度,算寒暑年纪之别。《史记》一书系成书于西元前一世纪初期,故中土的二十八宿说最迟在西汉初年已经出现。
  据日人高楠顺次郎所述,印度、中国、波斯、阿拉伯、埃及等地古来已传二十八宿名。高楠氏又依据德国学者韦伯(Weber)及美国惠特尼(Whitney)所说,指出此星术系起源于巴比伦,大约在西元前八百年左右,传入印度。此外,根据《宿曜经》卷下所载,唐用二十八宿,西国除牛宿而用二十七宿。而从印度之古籍《竖底沙论》(Jyotiṣa)中不举二十八宿,唯出二十七宿看来,后世印度系传二十七宿说。盖言二十七宿者,系谓太阴所行白道上之星座数有二十七,然而从新月经满月至黑月之一个月间,计有三十日,就此,《宿曜经》卷上说有前合、随合、并合等三种合法。奎、娄、胃、昂、毕、觜等六宿系太阴未至宿,亦即宿在太阴之前,故名之为前合;参、井、鬼、柳、星、张、翼、轸、角、亢、氐、房等十二宿在太阴左右并行,故称之为并合;心、尾、箕、斗、女、虚、危、室、壁等九宿系太阴已过宿,亦即宿在太阴之后,恰如犊之随母,故名为随合。
  此二十八宿之名,诸经所说有异,兹取其主要者,表列如次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