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二王尊


  指安置于寺门两侧以守护伽蓝的金刚力士像。又作仁王、二王、二天王或二天。其像为筋骨逞露,身体大半裸露,仅腰部缠轻衣,头发束于顶上,双眼怒视。通例左尊开口,右手执杵,左掌前张;右尊闭口,左手提棒,右臂高张。相传口的开闭表示阿、吽二字,象征万物的始终。又,由于守护之义,故比拟《仁王经》而称作仁王;更因几乎裸形而立,所以又有露形神之称。
  或说二者一名密迹金刚,一名那罗延金刚;或名密迹力士、金刚力士;或称为左辅、右弼。《毗奈耶杂事》卷十七云(大正24‧283b)︰“佛言︰长者,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。次傍一面作大神通变,又于一面画作五趣生死之轮,檐下画作本生事,佛殿门傍画持鬘药叉,(中略)于库门傍画执宝药叉。”
  此中之执杖药叉、持鬘药叉、执宝药叉,大抵相当于此处所说的二王。此外,《大日经》卷二也有不可越守护门者、相向守护门者之名。胎藏界曼荼罗的东门绘有守门二天王。药叉神属于毗沙门天的眷属,在迦湿弥罗国,自古以来,即被崇为护法神;《婆薮槃豆法师传》云(大正50‧189b)︰“罽宾国四周有山如城,唯有一门出入,诸圣人以愿力摄诸夜叉神,令守门。”至后世,专以之为执金刚神。此系根据《大宝积经》卷九所说而来,即勇郡王的千子成为贤劫千佛,法意成为金刚力士,法念成为梵天王,此二人立誓守护教说云云。
  此外,根据上列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十七所述,可知寺门安置诸天及药叉神等守护伽蓝之风,印度自古即已流行。印度巴路特(Bharhūt)的瑞垣即刻有药叉神像,在罗力扬唐盖(Loriyan Tangai)等地,也有密迹金刚力士侍佛左右的雕像。中国的龙门石窟中,也可见到此二天王像。韩国庆州芬皇寺内的九重塔,其四面入口左右皆刻有二王。日本于寺门置二王像之风亦盛,其中以奈良东大寺南大门的二王像最为著名。又,古来将安置此二王尊的门,称为二王门或仁王门。
  [参考资料] 《翻译名义集》卷四;《注梵网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