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二空


  指二种空。关于空,有种种立名及不同的解说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七立但空与不可得空;无方便空与有方便空;般若空与非般若空等。或许这些也可以称为二空。但是,通常为人所知的二空,有下列数种︰
  (1)我空与法空︰我空也称为人空、众生空、生空等。此谓每一生命体都是五蕴和合而成,缘起性空而不可执取有一内在生命是固定不变、永恒不灭的。因此,可以说没有实在的人,也没有实在的众生。在假和合的五蕴之外,绝对没有常一主宰的我,此称为我空。此外,色等五蕴诸法也没有坚实的自性,缘起即生,缘散即灭,毫无坚实不变之自性可取,皆归于空,此名为法空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九十三云(大正25‧710b)︰“佛法中有二种空,一者众生空;二者法空。”即此之谓。
  (2)但空与不但空︰就“一切法无自性空”而建立空理,此称为但空。此外,虽立其空而不只以之为空之本身而已,且以此空为即于不空的空,此称为不但空。《摩诃止观》卷三(上)云(大正46‧28a)︰
  “二乘体假入真,祇入但空,不能从但空入假,无化他之用。菩萨体假入但真,能从但空入假,化度众生,净佛国土。上根菩萨体假入真,前入但空,次入不但空,则破无明见佛性,与前真永别。”
  即以此二空分别通教三乘人所见的空理。
  (3)性空与相空︰诸法无定实之性,称为性空。诸法无名字之假相,此称为相空。合称为性相二空。《摩诃止观》卷五(下)云(大正46‧65a)︰“求性不可得,世谛破性,是名性空;求名不可得,真谛破假,是名相空。”
  (4)权空与实空︰合称权实二空。此即吉藏《大乘玄论》卷四所说(大正45‧59a)︰“二乘之空名为权空,菩萨之空称为实空。”其意即以生空为权空,而以生法二空为实空。
  [参考资料] 《中论》卷四〈观邪见品〉;《成唯识论》卷一;《华严经孔目章》卷三〈人法二空章〉;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四(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