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云居寺
(一)位于北京市房山县南尚乐乡水头村︰又称石峪寺、石经寺。隋‧大业年间(605~616),幽州智泉寺僧静琬所建,为隋唐以来北京地区的重要寺院。
全寺依山而建,坐西朝东。寺原分三路,中路佛殿五层,殿宇六进,南北两路建有僧房客舍及行宫院落。寺之西南有砖筑之十一层塔婆,系辽‧天庆七年(1117)所建,称为压经塔,塔下藏有无数石经,塔前有八角幢,右方有石幢,左方有续秘藏石经塔。寺之西北处有北塔,原名舍利塔,又称罗汉北塔,平面为正八角形,高三十公尺,用砖砌筑而成。塔身为二层锥形体,塔檐顶部有正八边形须弥座,座上托承一巨大覆钵,钵上为锥体,有九层相轮,后以宝珠为刹顶。此塔形制对日后喇嘛塔之形象发展有深远影响。塔之四角置有四个小石塔,称四唐塔。
抗日战争时,本寺毁于战火,今幸存有唐代石浮图、北塔及四唐塔,余为断垣残壁,但依稀可辨当年寺院之规模。1956年,从南塔塔基下发掘出辽金石经万余块,此与寺东北石经山九处藏经石洞中所藏之石刻经板(隋唐至明末),同为研究佛经版本、中国书法、佛教史和美术史的珍贵资料。1985年,再次重建此寺,至1990年代已完成中路主轴线上的前三殿,并在寺南建文物陈列馆,陈列所发掘出的石经板及其他文物。
(二)位于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︰别名飞白寺、真如寺、龙昌寺。唐‧元和年中(806~820)建立,宋‧大中祥符年中(1008~1016)获赐“真如禅院”的勒额,有前殿、正殿、藏经楼、□房等建筑。其后屡有重修。西元1953至1957年间,禅师虚云亦曾修建此寺。开山为云居道膺。其后,道简、世昌、怀岳、佛印了元等人皆曾先后入住此寺。又,寺外有赵州关石刻、明月湖刻字山岩、谈心石刻(为苏轼与佛印谈心之地)等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冥报记》卷上;《法苑珠林》卷十八;《小西天石经堂记》;《续秘藏石经塔记》;《支那佛教史迹评解》卷三。(二)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四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