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云门山


  (一)位于广东乳源县东北十三里︰五代后晋末,云门宗祖文偃定居此山,再兴废址,新建堂宇,号光泰禅院。时,禅徒辐辏,门风大振,乃成为云门宗的发祥地,其后改称大觉寺。祖师殿内有文偃肉身像,门两侧的亭内安置有大宝元年(958)碑与大宝七年碑,碑文叙述有关文偃的事迹。
  (二)位于山东益都县城南五里︰靠近驼山。一名云峰山。以有隋、唐时代的石刻佛像寺院而闻名,又,石灰岩质的山顶有像门的穴洞,故又名云门山石窟。此外,穴与穴间有五个石窟,内有着衣的座佛本尊,旁列菩萨与力士。壁间有小佛龛,龛内有开皇十七至十九年(597~599)、仁寿二年(602)与唐天宝年间(742~755)的造像记。
  (三)位于浙江会稽县南三十二里︰一名东山。山中有云门寺(一名广孝寺)、显圣寺、雍熙寺、普济寺、名觉寺等五寺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云门山志》;《大明一统志》卷七十九;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三四一;《乳源县志》卷一。(二)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卷三十五。(三)《大明一统志》卷四十五;《大清一统志》卷二二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