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五百年
就佛灭后佛法盛衰的状态,以五百年为一时期,划出五个时期的说法。又作五个五百年或五五百岁。语出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五十五。
佛灭后第一个五百年名为“解脱坚固”,又称学慧坚固;这时期智慧高、证解脱果的人多,故名。第二个五百年名为“禅定坚固”,又称学定坚固,修定的人多,故名。第三个五百年名为“多闻坚固”,修学多闻读诵的人多,故名。第四个五百年名为“塔寺坚固”,时人多修造建塔寺的善根,故名。第五个五百年名为“斗诤坚固”,佛法隐没,是非论争多,故名。
日僧最澄《末法灯明记》谓前三个五百年,戒定慧三法坚固得住,即正法五百与像法一千二时期;塔寺坚固以后的二个五百年指末法时期。
北宋‧子璇《金刚经疏记》卷四谓此五时期前胜后劣。解脱是证,即三乘之证果;禅定是行,即漏无漏、大小乘、事理之定;多闻是解,即顿渐、偏圆、空有之解。以上三者,前必具后,后未具前。塔寺谓不求至道,多好有为,以身外资财修世间福业。斗争谓于佛法中多有诤论。
[参考资料] 《大方等大集经》〈贤护分〉卷三;《安乐集》卷上;《金刚般若经赞述》卷上;《释净土群疑论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