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位百法


  唯识家总括一切有为无为法为百法。即八种心法、五十一种心所有法、十一种色法、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及六种无为法的合称。主要出自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《成唯识论》。兹根据世亲《百法明门论》所载,列其名目如次︰
  有关百法的名目,诸论所说稍有不同。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一于心所有法五十一种之外,另加邪欲、胜解二种,又于无为法中别举善不善法及无记法二种无为,广说有八种;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一开六种烦恼中的恶见为萨迦耶见、边执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邪见五种,心所有法总立五十五种。又,关于色法,《显扬圣教论》卷一加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种,总为十五种;关于不相应行,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二除去不和合,唯举二十三种;《大乘五蕴论》则列得乃至异生性十四种,不举流转等十种。
    ┌无为法:虚空无为、择灭无为、非择灭无为、不动灭无为、想受无为、真如无为
    │   ┌心法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
    │   │    ┌遍行: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、思
  五位┤   │    ├别境:欲、胜解、念、定、慧
  百法│   │    ├善:信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瞋、无痴、精进、轻安、不放逸
    │   │    │  、行舍、不害
    │   ├心所有法┼烦恼:贪、瞋、无明、慢、疑、不正见(恶见)
    └有为法┤    ├随烦恼: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憍、无惭
        │    │    、无愧、掉举、惛忱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失念、
        │    │    散乱、不正知
        │    └不定:恶作(悔)、睡眠、寻、伺
        ├色法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、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处所摄色
        └心不相应行法:得、命根、众同分、异生性、无想定、灭尽定、无想报
                、名身、句身、文身、生、老、住、无常、流转、定异
                、相应、势速、次第、方、时、数、和合性、不和合性
  [参考资料]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解》;《大乘百法明门论疏》;《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》;《百法问答抄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