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体投地(梵pañca-maṇḍala-namaskāreṇa van-date)


  印度礼法之一,为佛教最郑重的礼拜法。即两膝、两肘及头顶着地的致敬法。又称五轮投地、五轮着地、举身投地顶礼、接足礼。《毗婆尸佛经》卷下云(大正1‧158b)︰“时彼天王遥见世尊,五体投地,礼世尊足而作是言。”又《梵摩渝经》云(大正1‧884c)︰“即兴整服五体投地,三顿首曰︰归佛、归法、归命圣众。”皆是其例。
  在印度,五体投地为最敬礼,相当于《大智度论》卷百所举三种礼中第三的上礼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所举九种致敬法中,也有五体投地及五轮俱屈之名。其作法是先并足、正身合掌、俯首、以手褰衣,先右膝着地,再下左膝,接着二肘着地,舒二掌过额,承空作接佛足之念,再以头着地,良久方成一拜。而将中指、拇指相拄,或以掌承面,或掩地,皆非本仪。《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》云(大正14‧699a)︰
  “愿我右膝着地之时,令诸众生得正觉道。愿我左膝着地之时,令诸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,悉得安立正觉道中。愿我右手着地之时,犹如世尊坐金刚座,右手指地,震动现瑞,证大菩提。今我亦尔,共诸众生同证觉道。愿我左手着地之时,令诸外道难调伏者,以四摄法而摄取之,令入正法。愿我首顶着地之时,令诸众生离憍慢心,悉得成就无见顶相。”
  此即五体投地作法之次第及意义。晚近,在中亚一带发现了不少与此相关的图画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释门归敬仪》卷下;《释门归敬仪通真记》卷下;《四分律行事钞》卷下三;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卷下三之一;《法苑珠林》卷二十;《慧琳音义》卷四十四;《翻译名义集》卷四;《释氏要览》卷中;《华严孔目章发悟记》卷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