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净居天(梵śuddhāvāsa,巴Suddhāvāsa)


  (一)在显教,指净业圣者的居所︰又称五净居处、五那含天、五不还天,或略称为五净居、净居。即证不还果(阿那含)的圣者,厌与凡夫共住,且为远离灾患、静住于法乐,乃杂修第四静虑,而受生于色界第四禅九天中的无烦、无热、善现、善见、色究竟诸天。
  (1)无烦天(Avṛha)︰此天远离欲界的苦及色界的乐而无烦恼。
  (2)无热天(Atapa)︰此天无热恼,清凉自在。
  (3)善现天(Sudṛśa)︰住此天的圣者,其果德易于显现。
  (4)善见天(Sudarśana)︰生于此天,所见世界极清澈。
  (5)色究竟天(Akaniṣṭha)︰此天究竟诸色几微之处,入无边际,为色界天最胜之天。
  在第四禅九天中,无云、福生、广果天是凡夫的居所,其次之无想天是外道所往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二谓无想天是外道修无想定受生之处,于其中受五百劫无心报,受报之后必起邪见而生地狱。因此一切圣人不生无想天。
  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四云(大正29‧126a)︰“由杂修五品,生有五净居。”其中,杂修有五品是指下品、中品、上品、上胜品、上极品。初起无漏,次起有漏,后复起无漏,三心现前而成备静虑是下品,六心现前是中品,九心现前是上品,十二心现前是上胜品,十五心现前而成备静虑是上极品。此五品分别感得无烦、无热、善现、善见、色究竟五净居果。
  巴利文《论事》(Kathāvatthu)曾提及五净居天人的寿量。谓无烦天是一千劫,无热天是二千劫,善见天是四千劫,善现天是八千劫,色究竟天是一万六千劫。
  (二)在密教,指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东方最北的五尊︰又称五净居众。即(1)自在天子,(2)普华天子,(3)光鬘天子,(4)意生天子(即满意天子),(5)名称远闻天子(即遍音声天子)。此五天子依次配于色究竟天、善见天、善现天、无热天、无烦天。《大日经疏》卷十六云(大正39‧744a)︰“以禅定为味,以净为行耳。”
  ◎附︰《集异门足论》卷十四(摘录)
  五净居天者,云何为五?答︰(一)无烦天,(二)无热天,(三)善现天, (四)善见天,(五)色究竟天。云何无烦天?答︰谓此与彼诸无烦天是一类,为伴侣,共众同分,依得、事得、处得皆同。又若生在无烦天中,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,是名无烦天。复次以无烦天,于苦见苦,于集见集,于灭见灭,于道见道,故名无烦天。复次以无烦天,身无烦扰,心无烦扰。由彼身心无烦扰故;领受寂静遍净无漏微妙诸受,故名无烦天。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,谓无烦天,故名无烦天。
  云何无热天?答︰谓此与彼诸无热天同一类,为伴侣,共众同分,依得事得处得皆同。又若生在无热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,是名无热天。复次以无热天,于苦见苦,于集见集,于灭见灭,于道见道,故名无热天。复次以无热天,身无热恼,心无热恼。由彼身心无热恼故;领受寂静遍净无漏微妙诸受,故名无热天。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,谓无热天,故名无热天。
  云何善现天?答︰谓此与彼诸善现天同一类,为伴侣,共众同分,依得、事得、处得皆同。又彼生在善现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,是名善现天。复次以善现天,于苦见苦,于集见集,于灭见灭,于道见道,故名善现天。复次以善现天,形色微妙,众所乐观,清净端严,超过无烦无热天众,故名善现天。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,谓善现天,故名善现天。
  云何善见天?答︰谓此与彼诸善见天同一类,为伴侣,共众同分,依得、事得、处得皆同。又彼生在善见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,是名善见天。复次以善见天,于苦见苦,于集见集,于灭见灭,于道见道,故名善见天。复次以善见天,形色转微妙,众所转乐观,转清净端严,超过无烦无热善现天众,故名善见天。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,谓善见天,故名善见天。
  云何色究竟天?答︰谓此与彼诸色究竟天同一类,为伴侣,共众同分,依得、事得、处得皆同。又彼生在色究竟天中所有无覆无记色受想行识蕴,是名色究竟天。复次以色究竟天,于苦见苦,于集见集,于灭见灭,于道见道,故名色究竟天。复次以色究竟天所得自体,于生色趣最胜第一,故名色究竟天。复次此天亦名碍究竟天。碍谓碍身。此是碍身最究竟处,故名碍究竟天。复次此是彼名异语增语诸想等想施设言说,谓色究竟天;或谓碍究竟天。故名究竟天,或名碍究竟天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长阿含经》卷二十;《中阿含经》卷九;《起世经》卷八;《首楞严经》卷九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六、卷一七五。(二)《大日经》卷四〈密印品〉、卷五〈秘密漫荼罗品〉;《大日经疏》卷五、卷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