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卷书(梵Pañcatantra)
印度寓言文学作品。又称五怛特罗。原本系以梵文写成,已散佚。中译本有季羡林译本。作者及成立年代均不详。相传在六世纪时,曾被译为中世波斯语中的帕荷里维语,然今亦不存。全书由〈绝交〉、〈结交〉、〈鸦枭〉、〈得而复失〉、〈轻举妄动〉等五篇构成。据本书楔子所载,阿摩罗铄枳底(Amar-aśakti)王为教育三个儿子成为王者,遂嘱咐贤明的婆罗门毗湿奴舍哩曼(Vīṣṇuśarman)编成此书,教授他们处世、统帅、外交及道德的要诀。各篇中的故事系以散文叙述,其间穿插有关道德、讽刺、处世训等韵文体格言。
自古以来,曾由梵文原本衍生出许多异本,流传至今者尚有数种,其中,《Tantrā-khyāyika》据说是最古的传本;而流传于孟加拉地方的《Ḥitopadeśa》,也是其异本之一,极为普及。又,前面述及已散佚的帕荷里维语译本,曾被重译为叙利亚语,采用原本中所出现的两匹豹来命名,题为《卡里拉与迪母那》。此外,在十五世纪,有依据上述叙利亚文本翻译的波斯语译本,被称为《Anwari-suhaili》或《毕德培故事》。历年来,此书即以不断重译的方式被介绍到西方诸国而广泛流传,对东西方各国的故事文学有很大的影响,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[参考资料] 金克木《梵语文学史》第三篇第三章;J. Hertel《Das Pañcatantra,seine Geschichte undseine Verbreitung》Leipzig u. Berlin,1914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