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塔寺
(一)西藏佛教格鲁派(黄教)寺庙︰位於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。建于清‧雍正五年至十年(1727~1732)。原名慈灯寺,因寺内有五塔,故俗称五塔寺。
塔身以雕刻的琉璃墙砌成,高约十四公尺,全塔分三部分,下层为塔基,中为金刚座,最顶为慈灯五塔。金刚座下层为须弥座,雕有狮、象、法轮、金翅鸟、金刚杵等图案花纹;座身下半部镶嵌着蒙、藏、梵三种文字所书的《金刚经》经文,上半部为千佛龛;南面正中开券门,门旁为四大天王像,门上正中嵌有蒙、藏、汉三种文字所书写的“金刚座舍利宝塔”石刻匾额。
座顶建有五座小塔,当中一座七层,其余四座均为五层。各小塔第一层皆嵌佛像、菩萨及菩提树等砖雕,第二层以上设千佛龛。塔座的后墙上,镶嵌精石雕成的蒙古文天文图、六道轮回图及须弥山分布图。其中,天文图系根据雍正三年(1725)钦天监制定的天文图刻成,上标有十二宫天干、二十四节气、三百六十度方位及二十八宿名称,是现存罕见的蒙古文天文图石刻。
(二)位于北京西直门外︰始建于明‧永乐年间(1403~1424)。原名真觉寺,清‧乾隆年间(1736~1795)重修,改名大正觉寺。因寺中建有塔座上有五座小塔的金刚宝座塔,故又称五塔寺。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入京时,寺院遭焚毁,塔则存留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