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字严身观


  密教观法。又称五大成身观、五轮观或五轮成身观。为真言行者以五字庄严自体,观我身同大日如来的行法。“五字”是指阿、鍐、□、唅、欠(或阿、缚、罗、贺、佉)。修法时将“阿”字布于下体、“鍐”字布于脐上、“□□”字布于心、“唅”字布于眉间、“欠”字布于顶,如此可除灭诸罪业,虽天魔也不能成障。《大日经》卷五〈秘密漫荼罗品〉云(大正18‧31a)︰“真言者圆坛,先置于自体,自足而至脐,成大金刚轮,从此而至心,当思惟水轮,水轮上火轮,火轮上风轮。”卷七〈持诵法则品〉云(大正18‧52b)︰
  “如前转阿字,而成大日尊,法力所持故,与自身无异。住本尊瑜伽,加以五支字。下体及脐上,心顶与眉间,于三摩呬多,运相而安立。以依是法住,即同牟尼尊。阿字遍金色,用作金刚轮,加持于下体,说名瑜伽座;鍐字素月光,在于雾聚中,加持自脐上,是名大悲水;□字初日晖,彤赤在三角,加持本心位,是名智火光;唅字劫灾焰,黑色在风轮,加持白毫际,说名自在力;佉字及空点,相成一切色,加持在顶上,故名为大空。”
  此观法属直往胜机之即身顿成门。为修胎藏界法道场观之前所应修的观法。与金刚界的五相成身观相对。此一观法之布字方式,稍有异说。《胎藏吽字次第》以五字但安于心,而不布于身之五处;宗睿《胎藏次第》卷上则谓五字观布于身心二处。此乃因身心不离、色心不二,故应机从时而有异说,并非互相矛盾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青龙寺仪轨》卷上;《玄法寺仪轨》卷上;《广大仪轨》卷上;《大日经疏》卷十四;《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》卷下;《大日经疏演奥钞》卷四十八;《胎藏界大法对受记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