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字文殊菩萨(梵Mañjughoṣa,藏Ḥjam-dbyan)


  以阿(a)、啰(ra)、跛(pa)、者(ca)、曩(na)五字为真言的文殊师利菩萨。在胎藏界文殊院中,居月光菩萨右方。又称妙音菩萨。顶有五髻,也称五髻文殊。密号吉祥金刚。种子字为“□”(maṃ),又作“迦”(ka)或“昙”(dhaṃ)。三昧耶形是青莲,上有宝箧;一说是智剑。身呈黄色,顶有五髻。右手竖拳,持青莲。左手仰掌,横持梵箧,坐赤莲华。
  顶发五髻表此尊之真言“阿啰跛者曩”五字,即五智。“阿”是无生义,“啰”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,“跛”是亦无第一义谛诸法平等义,“者”是诸法无诸行义,“曩”意谓诸法无有性相,语言文字相皆不可得。
  左手所持之梵箧是《般若经》,表智波罗蜜,青莲华表不染着诸法三昧,智剑表此尊之大空智。狮子座为如来座,此尊不仅为诸佛之师,也是智慧门之主,故乘此座。
  至于其印相,《五字陀罗尼颂》谓结五髻印,印状如五峰,印心、两肩、喉,最后置顶上。
  以此尊为本尊,念诵阿、啰、跛、者、曩五字真言而修之法,称五字文殊法,又作五髻文殊法;主要为祈求深智、令法久住而修。《五字陀罗尼颂》云(大正20‧71 3b)︰“修此三昧者,疾入诸佛慧,能以凡夫身现成就佛身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供养仪轨》;《曼殊师利童子菩萨五字瑜伽法》;《秘藏记》;《诸说不同记》卷五;《图像抄》卷五;《阿娑缚抄》卷九十九〈文殊五字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