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岳
指泰山、衡山、华山、恒山及嵩山。泰山又称岱宗、岱山、岱岳或东岳,在山东省泰安市;衡山又称霍山或南岳,在湖南省衡山县;华山是由太华、小华二山相连而成的,又称垂山或西岳,在陕西省华阴县;恒山又称恒岳、常山或北岳,在山西省浑源县;嵩山又称嵩高山、宗嵩山、崧高山、崧岳、太室山或中岳,在河南省登封县。
《周礼》大司乐注除去嵩山,另加吴岳(亦单称岳)名为五岳,乃是由于周都曾有所变迁,即如贾公彦所说,西都无西岳,权立吴岳为西岳;《尔雅》以嵩山为中岳,华山为西岳,是据东都之地而云。尧时已建四伯之官,并有四时主西方岳之制,后加中岳而成五岳之制。按︰祭祀五岳为天子的特权,诸侯仅能奉祀自己领土内的山岳。
此外,根据《广弘明集》卷一所引〈汉法本内传〉,以及《抱朴子》等的记载,五岳自古似为道士所栖止,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。然由苻秦‧道安入恒山、梁‧菩提达磨止嵩山、陈‧慧思等住衡山,以及隋‧开皇元年(581)闰三月敕令五岳下各置僧寺一所等史事看来,五岳亦属佛教的重镇。
[参考资料] 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二;《集古今佛道论衡》卷一;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〈山川典〉卷七、卷八、卷十三、卷四十一、卷五十五、卷六十七、卷一六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