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星


  佛典中,蕴含有甚多天文星宿资料,且往往将星宿之运行与人事祸福或密教修法相连结。因此,星宿在佛教文化之中,亦有一定的地位。五星即其中之一例。
  五星指水星(Budha)、金星(śukra)、火星(Aṅgāraka)、木星(bṛhaspati)、土星(śaniścara)。又称五执。其中,水星又名能星、辰星、钩星、司农;金星又名太白、殷星、太正、荧星、明星;火星又名荧惑、赤星、执法、罚星;木星又名岁星、摄提、重华、经星;土星又名镇星、地候。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四十一云(大正13‧274c)︰“见虚空中有诸列宿日月五星,昼夜运行各守常度,为于天下而作照明。”《宿曜经》卷上云(大正 21‧387a)︰“五星以速至迟,即辰星、太白、荧惑、岁、镇,排为次第,行度缓急于斯彰焉。”
  此中,岁星是木曜,即五行中木之精,为东方苍帝之子。荧惑星是火曜,即火之精,为南方赤帝之子。镇星是土曜,即土之精,为中方黄帝之子。太白星是金曜,即金之精,为西方白帝之子。辰星是水曜,即水之精,为北方黑帝之子。此五星运行一周天之迟速不同,镇星二十九年半、岁星十二年、荧惑星二年、太白及星辰各一年,人每至其命星吉凶不等。《七曜攘灾决》中一一明其攘灾之法。彼真言行者建立曼荼罗、修行法,首先定良辰,与此等曜宿诸尊之本誓相契,以期能吉祥而离诸障,圆满成就其法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》卷三;《七曜星辰别行法》;《梵天火罗九曜》;《宿曜仪轨》;《金光明经》卷二〈四天王品〉、卷三〈正论品〉;《大日经疏》卷四;《胎藏界七集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