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种三昧耶
密教修行的五种阶段。又称五种灌顶。指(1)初见三昧耶,(2)入睹三昧耶,(3)具坛三昧耶,(4)传教三昧耶,(5)秘密三昧耶。所谓三昧耶是“誓言”之谓。亦即“不可违越”或“戒”之意。谓对此誓言若有违背,则得重罪云云。而此处之三昧耶,则引申为五种受灌顶者之阶级而言。《大日经》卷五〈秘密漫荼罗品)云(大正18‧33a)︰
“正等觉略说五种三昧耶︰初见漫荼罗,具足三昧耶,未传真实语,不授彼密印。第二三昧耶,入睹圣天会。第三具坛印,随教修妙业。复次许传教,说具三昧耶,虽具印坛位,如教之所说,未逮心灌顶,秘密慧不生。是故真言者,秘密道场中,具第五要誓,随法应灌顶。”
根据《大日经疏》卷十五所述,第一三昧耶是但得遥见漫荼罗。谓阿阇梨引彼于坛场外,礼拜、供养香花等,然未授以真言及手印。因得见法会故无量罪业皆得灭除;第二三昧耶是见漫荼罗座位。谓引彼入坛中礼拜、供养、投花等,为说本尊名号。得入坛门内悉见诸位,真言及印亦得随所应者授之。第三三昧耶是见漫荼罗及印位,并作诸事。谓阿阇梨自始至终为彼作漫荼罗,并告示诸尊、教授真言手印及一一行法。第四三昧耶已能通达真言门的法则,具知圆坛所须的方便众艺,堪在师位。第五三昧耶是秘密三昧耶,谓于秘密道场中作第五要誓的究竟灌顶,由此以生秘密慧。
将此五种三昧耶配以现行的轨式,第一是漫荼罗供,第二是结缘灌顶,第三是受明灌顶或学法灌顶,第四是传法灌顶,第五相当于以心灌顶。
[参考资料] 《菩提心义》卷三;《撰定事业灌顶式具足支分》卷一;《大日经疏钞》卷三;《真言开库集》卷上;《俨避啰钞》卷二至卷四;《乳味钞》卷十五;《大日经演奥钞》卷五十一;《五部秘经传授要路》卷三;《胎藏具支灌顶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