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五股印
以五股金刚杵形表示五智、五大、五佛的手印。为传法灌顶的密印之一。有五智印、五峰印、五大印、大羯磨印等异名。于胎藏曼荼罗的金刚部中,用此印者有五、六尊,其种类有外五股印、内五股印、半五股印、内缚都五股印等数种。印相为合两手,无名指屈而相交,头指稍屈但不相着。即小指、中指、二头指与大指成五股杵之形。又由相交的无名指指端置于掌内或掌外,而分内五股印与外五股印。《大日经》卷四〈密印品〉所说的执金刚印是外五股印。《瑜祇经》〈序品〉所说的三十七尊总印即是外缚五股印。另有半五股印,即散开右手四指,中指置于中央作五股形。此外,又有都五股印,即合二手使各指头相拄。这也有外缚与内缚之别。五祖山
湖北佛教名山之一。即湖北省黄梅县东二十余里的冯茂山。又称东山。唐‧咸亨年间(670~674),禅宗五祖弘忍来此布道弘法,创建寺院。上元二年(761),弘忍示寂,门人神秀等将其遗骸葬此。后师戒、秀禅师、法演等均曾住此。其中,法演为杨岐派的伟哲,尝于此大举教化。
山中有五祖寺,为五祖弘忍所创,故名;又因处于东山,一名东山寺。明‧万历、清‧咸丰年间两度重建,现存建筑有麻城殿、圣母殿、千佛殿、真身殿、方丈室、禅堂、寮房、客堂、戒堂等。又,半山腰有真慧寺,据称是弘忍开基之处。此外,山中遍布佛教遗迹,较著名者有︰释迦多宝如来佛塔、十方佛塔、飞虹桥、大满禅师石塔、讲经台、授法洞、舍身岩、棋盘石、莲花洞、白莲池等处。
[参考资料] 《宋高僧传》卷八;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;《传法正宗记》卷六;《隆兴佛教编年通论》卷十四;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