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色(梵pañca varṇāh,巴pañca vaṇṇā,藏dog-lṅa)


  指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种正色(基本色)。又名五正色、五大色。《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》卷下一之一谓(大正40‧361b)︰“言上色者,总五方正间,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,绯红紫绿□黄五方间色也。”因属华美色彩,常被用于庄严各种图像,如极乐净土之颜色、千手观音手持物中之五色云等。但戒律禁止以此五正色为袈裟之染色。又,经典中提及佛之五色光时,也有说青、黄、赤、白、红,或青、黄、赤、白、绿等不同的“五色”。密教则专用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,并常与五佛、五智、五根、五方、五转、五字、五大、五形等配合(如表)︰
  ┌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┐
  │五色│白  色│赤  色│黄  色│青   色│黑  色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佛│大日  │宝幢  │开华敷 │无量寿  │天鼓雷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智│法界体性│大圆境 │平等性 │妙观察  │成所作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根│信   │进(念)│念(进)│定    │慧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方│中   │东   │南   │西    │北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转│发便究竟│发心  │修行  │菩提   │涅槃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字│恶(sh)│阿(a) │阿(a) │暗(am) │恶(sh)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字│ (va)│啰(ra)│阿(a) │佉(kha) │诃(ha)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大│水   │火   │地   │空    │风   │
  ├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┤
  │五形│圆   │三角  │方   │团    │半月  │
  └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┘
  至于五色的次第,依经轨所述,有各种异说︰
  (1)白赤黄青黑,如《瞿醯经》卷中〈摩诃曼荼罗品)所说的五色绳、《不空罥索经》卷九〈广大解脱曼拏罗品〉所说的五色界道等。
  (2)白青黄赤黑(杂),如《摄真实经》卷中〈金刚界大道场品〉所说的五如来色。
  (3)白黄赤青黑,如《尊胜轨》卷下〈大灌顶曼荼罗品)所说的五色界道。
  (4)青黄赤白黑,如《苏悉地经》卷下〈备物品〉所说的五色线。
  (5)白赤青黄黑,如《陀罗尼集经》卷一〈佛顶八肘坛法〉所说的五色界道。
  (6)白黄青赤黑,如《瑜祇经》〈金刚吉祥大成就品)所说五大虚空藏的身色。
  (7)黄赤白黑青,如《大日经疏》卷二十〈嘱累品〉所说。
  (8)黄白赤黑青,即地水火风空五轮的五色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长阿含》卷七〈弊宿经〉;《大日经》卷一〈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〉;《大日经疏》卷四、卷五、卷十五、卷二十;《大日经疏演奥钞》卷十二、卷十七、卷五十;《大藏法数》卷三十一;《诸说不同记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