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五逆


  指五种极恶之行为。又名五逆罪、五无间业、五无间罪或五不救罪。即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。杀或作害。其中前四是身业,后一为口业。造此五罪必堕无间地狱受苦,故称五无间罪、五无间业。又因杀父、杀母是违逆恩田,其他三种为背逆福田,故称五逆或五逆罪。
  关于无间业,《俱舍论》卷十七云(大正29‧92c)︰“约异熟果决定,更为余业余生能为间隔,故此唯目无间隔义。或造此业补特伽罗,从此命终定堕地狱中,无间隔故名无间。”此外,《大乘义章》卷七举出四义︰(1)趣果无间,此业舍此生,次生直受果,中无间隔之业。(2)受苦无间,其果一劫间苦苦相续无间断,由果得名,称为无间。(3)寿命无间,其果寿命一劫无中绝。(4)身形无间,其果之身形遍满狱中。
  《俱舍论》卷十八另载与五逆同类之五无间同类业,即︰(1)污母及无学尼,(2)杀正定聚菩萨,(3)杀有学圣者,(4)夺僧和合缘,(5)破坏佛塔。此中,污母及无学尼罪同杀母;菩萨恩深如父,杀住定菩萨罪同杀父;有学、无学圣者同是圣福田,杀之罪同杀阿罗汉;夺僧和合缘,谓使僧离散,故罪同破和合僧;众人敬佛塔似敬佛,故破坏佛塔罪同出佛身血。
  此上为小乘五逆之说。
  慧沼于《金光明最胜王经疏》卷五,将《金光明最胜王经》卷三〈灭业障品〉所载(大正16‧414a)︰“由身语意造无间罪︰恶心出佛身血、诽谤正法、破和合僧、杀阿罗汉、杀害父母。”释为三乘通说之五逆。又谓依《萨遮尼乾子经》等所载,大乘之五逆为︰(1)破坏塔寺焚烧经像,或取佛物法物僧物,或教人作见他人作心生欢喜。(2)毁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。(3)逼令沙门还俗,或断其命。(4)犯小乘五逆之一者。(5)谤无一切善恶业报,长行十不善业;不畏后世果报,自作或教唆他人行十恶业。
  此大乘五逆又谓复五逆或五根本重罪。此外,出佛身血、弑父、弑母、杀和尚、杀阿阇梨、破羯磨转法轮僧、杀圣人等为七遮罪、七逆、七逆罪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一五、卷一一九;《成实论》卷八〈五逆品〉;《大乘入楞伽经》卷五;《优婆塞戒经》卷七;《虚空藏菩萨经》;《大集地藏十轮经》卷三;《合部金光明经》卷二;《大般涅槃经》卷十九;《阿阇世王问五逆经》;《阿毗达磨发智论》卷十一;长井真琴《南方所传佛典の研究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