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今释(1614~1680)


  明末清初曹洞宗僧。浙江仁和人。俗姓金,名堡。字澹归、道隐,号性因。明‧崇祯五年(1640)举进士。清‧顺治五年(1648)起兵江楚两粤,七年遭诛遣免死,后居桂林茅坪庵剃发。九年下广州(广东省),受具足戒于天然函是。函是隐居匡山时,今释奉命行乞于常熟(江苏省)、毗陵(江苏省),后归栖贤,不久,又返粤侍函是。康熙元年(1662)开丹霞克监寺,五年迎函是入住,得其法。十三年函是赴归宗之请,今释继董其席。后游历姑苏、嘉禾(江苏省)之间,道俗请住名刹皆不赴,隐于匡山。然师之晚节,亦颇有为人所不满者。清初黄晦木,民初陈援庵,皆颇不齿其人。师于康熙十九年八月九日示寂,世寿六十七,法腊二十九。著有《遍行堂集》《岭海焚余》。
  ◎附︰陈垣《清初僧诤记》记余(摘录)
  (前略)尤有甚者,结交贵游,出入公庭,如澹归晚节之所为,则不如即反初服之为愈矣。《续甬上诗》三十九载,黄晦木阅《澹归语录》诗序云︰“澹归名今释,故给谏金道隐也,从亡西南,其大节多可观。行朝嫉之,以杖戍遣,遂祝发为僧,竟忘所自,但成一领众募缘俗汉而已。阅其遍行堂集,尤为滥恶不堪。使道隐逃禅,而不受源流,不开堂营建,岂非千秋义士。即以若所为,而无此语录,作彼供状,传之后日,或疑是雪庵之徒,朦胧影响,令人可思。今则一误再误,使前此之苦节,云飞烟烬,不足观也已。天下之因好名而自败其名者,皆澹归之语录乎!针神补缀苦辛勤,无缝天衣稳称身,感概流连怀故国,趋炎附势媚时人。诗文撮合烂朝报,凡例差排新搢绅,毕竟西山采薇曲,武成未可一齐陈。”雪庵,建文从亡僧。《鲒埼亭集》十四载,天多老人杨秉纮言︰“近闻澹归晚节稍委蛇,诸公可为我审之,如其果也,则其人可绝,如不然,莫妄言。”邵廷采《西南纪事》七亦言︰“堡为僧后,尝作圣政诗及平南王年谱,以山人称颂功德,士林訾之。”今所传《遍行堂续集》二,有某太守,某总戎,某中丞寿序十余篇,卷十一有上某将军,某抚军,某方伯,某臬司尺牍数十篇,睹其标题,已令人呕哕。《鲒埼亭诗集》十,肇庆访故宫云︰“辛苦何来笑澹翁,遍行堂集玷宗风,丹霞精舍成年谱,又在平南珠履中。”注︰“丹霞精舍在南雄,予尝谓澹归在五虎中,本非端士,不待为平南作年谱而始一败涂地也”云云。则晦木之诤澹归,又有以也。然则遗民逃禅者,必如何而后可?曰︰宙亭诗集十九初夏诗注,言︰“东塔僧某,刻一印,取东坡句,名其堂曰病不开堂。”堂且不开,何有歌颂功德之事,若是,庶可免梨洲兄弟之诤也夫。或谓梨洲晚节,亦颇颓唐,为晦木所不满,此则遗民之诤遗民,非本篇范围所及矣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憺圆文集》卷三十二;《留溪外传》〈性因和尚传〉;《宗统编年》卷三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