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他力


  为“自力”的对称。意即自己以外的力量。常用以泛指佛、菩萨等的加被力、加护力。如《菩萨地持经》卷一论及四力时,云(大正30‧890b)︰“云何四力?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,三者因力,四者方便力。菩萨自力发菩提心,是名自力;因他发心,是名他力。”《大宝积经论》卷一云(大正26‧208a)︰“何等四力?一者自力,二者他力,三者因力,四者修行力。是中自力者,以自力故,堪乐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是名自力;他力者,以他所劝令发心,是名他力。”
  此外,《十地经论》卷一于列举二种辩才时,云(大正26‧125b)︰“一者他力辩才,二者自力辩才。他力辩才者,承佛神力故。”因此,佛教宗派之中有自力教、他力教之别。如︰天台、华严、禅、法相宗等,均主张依自力获得解脱,即属自力教,而净土宗与日本真宗主张藉他力以成佛,故属他力教。但是,自力教并非全无佛菩萨的加被力,他力教也绝非完全无需自力。
  在往生思想兴起之后,国人多以佛的加持力解说他力。如昙鸾《往生论注》卷上在说明龙树的难易二道时,将其中的易行道解说为依靠佛的愿力或加被力以求往生的法门。道绰《安乐集》卷上则以起心立行、愿生净土属于自力,而说(大正47‧12c)︰“阿弥陀如来光台迎接,遂得往生,即为他力。”此外,另有智顗、善导、怀感等人,也多将他力的根源归于诸佛的愿力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;《往生论注》卷下;《十住毗婆沙论》;《净土十疑论》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十五;《净土论》卷下;米泽英雄《自力と他力の一致点》;曾我量深《他力の救济》《他力の大道》。